本报记者 刘亚茹
秋寒加剧,很多老年人为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纷纷走进医院,选择打“保养针”。
这几天,天气格外冷,咸阳市各大社区医院里面,抬头就能看见三五个正在打着点滴保养心脑血管的老人们,他们希望通过打“保养针”来预防中风,保养自身血管健康,并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效果,但这些心脑血管病方面的“保养针”到底有没有效果,说法却并不统一。
有病打针治病 无病打针跟风
渭城区的姚桂芳今年73岁了,前几年查出脑梗塞、心脏病等多种病状,经常出现头晕、耳鸣、心跳加快的现象,经住院治疗后,身体恢复不错。出院后,医生建议她要到医院进行输液,给心脑血管进行“保养”。
“我村的丽丽今年才55岁,这两年每到秋季,都会给自己打个‘保养针\’,预防血管堵塞。虽说我平时没有什么疾病的,但我觉得人还是要提前‘保养\’一下自己,所以每到秋季寒冷加剧时,我也就跟着村里的老人一起打‘保养针\’,免得以后出现中风、半身不遂的病症。”今年62岁的刘晓瑜笑着说。
入秋以来,早晚温差大、几日阴雨、几日晴,气温忽高忽低。容易诱发心梗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医院里心脑血管科的病人也随之多了起来。记者在走访多家医院时,发现老年人到医院打‘保养针\’的状况很普遍。经询问得知,所谓‘保养针\’也多是丹参、葡萄糖等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的针剂。“感觉到打‘保养针\’有效果,如今头不晕了、耳不鸣了、心跳也正常了。”姚桂芳说,也有老年人表示打过点滴后,心理上会轻松很多,这个冬天再冷也不怕心脑血管疾病了。
观点一:不主张、不提倡
对于秋寒加剧,很多老年人在不知自身情况,盲目去打“保养针”的情况下,记者采访了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主任医师杜菊梅。
杜菊梅说,在西方国家,打点滴一直是医生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使用的“最后的治疗方式”,而在我们国家,只要生病,不论病情轻重,很多人一进医院就要求打点滴。殊不知,打点滴可以降低人身体的免疫力,严重破坏身体机能,干扰人体的正常防御功能。久而久之,还会引起微血管的血栓梗塞、肺动脉压增高,以及局部组织水肿、坏死等等。
针对目前,老年人打的“保养针”,多是指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活血化淤的针剂。对于老年人热衷打“保养针”的行为,他的观点是不提倡,也不反对。但她建议,对一些小病症“能口服用药就不要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就不要静脉输液”。
观点二:有效果打时需谨慎
市中心医院心内三科主任医师左红介绍,老年人患上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都需要定期到医院看病,打点滴治疗是最有效的。点滴注射会起到将血管里的凝滞物清理掉的效果,而且能扩张血管,最大限度地控制预防心肌梗塞、脑梗塞等严重病情的发生,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都需要这样的定期“保养”。
左红说,保养针肯定有效果。具体多长时间打一次,需要看病人的身体状况来确定,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一般建议春秋两季热寒交替时,因为气温忽冷忽热不稳定,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不过,左红建议,一般在打“保养针”时,要特别注意,心脏不好的老人一定要打慢点;糖尿病的患者不能注射葡萄糖。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要加强自我防范
近日阴雨天气,气温急剧下降,人体新陈代谢缓慢,心脑血管病人身体受冷空气刺激,血管骤然收缩,易导致血管阻塞,血流供应中断,血液流通受阻,使血管内的毒性物质不易排出,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和复发。
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左红建议首先要加强自我防范,包括防止栓塞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发生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栓塞,要十分注意保暖。其次患者不宜晨练。因为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再次,要保持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最后,适当运动。心脑血管病患者不是不能运动,而是要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控制好运动量。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此时,温度回升,可避免机体突然受到寒冷刺激而发病。(G)(2)
新闻推荐
首届“鑫苑杯”公益彩虹跑快乐起航。本报讯(记者沈广睿)10月29日,咸阳市首届“鑫苑杯”公益彩虹跑在统一广场举行。参赛者有体育爱好者、国家工作人员、学生、普通市民等千余名跑友,在咸阳湖畔邂逅了...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