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睡不着觉,继续翻书,《生命对我足够深情》,还是陈忠实的。
最近几天,我又认真仔细地重读了一遍《白鹿原》,真切地感受了一回经典巨著的宏阔与厚重,他的笔深入到了历史的内里,揭示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秘密,有司马之遗风,能不说伟大?初读此书是在20多年前,我上高中的时候,也是《白鹿原》刚问世之初。现在想来,那时由于年龄阅历、知识积累都非常有限,读书只是看了热闹,留存至今的记忆,除了全书开篇使人惊心动魄的那句话和几个主要人物的名字外,至于其他内容细节,几乎印象全无。
那时书刚出来,还有贾平凹的《废都》,我都买了一本,于紧张忙碌的学习间隙,在同学中间广泛地流传着偷看。高考结束之后,王同学把《白鹿原》借去,一直没有归还回来,多少年后,我心疼那个珍贵的初版本,料想索还无望,就又花高价在旧书网上再买了一本。这次看的,就是这个本子。其实,我手头还有一个获茅奖的修订本,但一直没看过,它之于我,只是存念的意思。
20多年后再次重读此书,就有了许多的收获和感慨,想陈忠实在那个时候,就能写出如此经典的具有史诗品质的《白鹿原》,真是太了不起了!现在回过头去再看历届那些茅奖作品,大浪淘沙,好像还没有哪部在艺术性、思想性及创作理念上超过《白鹿原》,就连书名也几乎都想不齐全了。想当初陈忠实发誓要为自己弄一部垫棺当枕之作,从这个初衷上说,他是成功了,没有辜负离群索居、卧薪尝胆的六年原上寂寞时光,他最终完成了自己,可以名垂青史,高枕无忧了。
看完《白鹿原》,意犹未尽,我又再读了一遍《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这是作者回忆创作《白鹿原》前后经过的手记,从中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这部巨著产生的奥秘,也有助于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和作家本人。之后,又从一位朋友处看到了这本散文集《生命对我足够深情》,据说,这是陈忠实生前所出的最后一本书。是这个别具意味的书名,引起了我的许多联想,现在看来,生命对于陈忠实,的确是足够深情的。
遥想当年陕西文坛上,三架马车,三棵大树,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可谓难兄难弟,难分伯仲。路遥虽有名著《人生》,也有茅奖杰作《平凡的世界》,但可怜天妒英才,其人寿短命薄,在世之日却受尽苦难,物质上几乎一贫如洗,他手里握着的,是一张还没有来得及兑现的千万空头支票。作为生命个体,他的不幸遭际,让常人不由得唏嘘感叹,为之掬一把同情的泪水。至于贾平凹,他老骥伏枥,多年来一直耕作不止,探索不懈,尽力突破自我,不断追求艺术新境,也获取了太多奖项。
我是一个痴爱文学的普通读者,陕西文坛上这三位大家,都是我素所高山仰止的前辈人物。我读贾平凹的作品较早,数量也多,从个人情感上也最为亲近,他是我青春年少时代的文学偶像。作为一个虔诚的追随者,对于他的文学之旅,我虽不敢妄加评说,却真心怀有更高的期待。身为一位有大追求的作家,若从长远的文学史角度来看,日后要想超越陈忠实,恐怕也非易事,这对于在性格上永不服输的他,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前景如何,尚难预测,时兮,命兮,运兮,天意高难问。
如此观之,生命对于陈忠实,足够深情,当是千真万确!(B)(10)
新闻推荐
咸阳市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书画作品展举行 李晓静致辞
本报讯(记者刘计划)11月8日,由民革咸阳市委会、市文联、市书法家协会、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书画展”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民革陕西省委会副主委李育森讲话,市委常委、...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