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萍)近年来,咸阳市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探索实施分级诊疗工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做出了持续努力。
咸阳市紧紧围绕“健康陕西”战略部署和“健康咸阳”创建目标,按照以人为本、群众自愿、统筹城乡、创新机制的原则,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提高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实施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在推行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方面,咸阳市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城市三级医院主要提供急危重症和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服务。城市二级医院主要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县级医院主要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以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疑难复杂疾病向上转诊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等基本医疗服务,并与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
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省、市、县医院合作,大力推进纵向医疗联合体发展。全面实施县乡村卫生一体化综合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使用率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全部与城市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技术帮扶和分工协作关系。
在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过程中,全市引导和鼓励各地发展中医药服务、社区康复、慢病、老年病等临床特色专科,加快乡镇卫生院急诊能力建设,加强住院服务能力建设,鼓励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建立联合病房、联合门诊。实施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基层卫生机构基本装备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机构辅助检查设备的使用效率。基层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大于95%。
优化县级医院服务功能,则要求根据县域就医需求和医疗资源分布情况,加强县级医院临床专科建设,重点加强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以及传染病、精神病、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肾脏内科(血液透析)、妇产科、儿科、中医、康复等临床专科建设。县级中医院同时重点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和临床薄弱专科、医技科室建设,加快县域内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优化整合。按照补短板、提能力的要求,市级6家三级牵头医院要进一步发挥技术帮扶作用,努力在提高县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上下功夫,全面加强县医院传染、急诊急救、重症医学、儿科、妇产科、老年康复、心血管科等薄弱短缺科室建设,提高县医院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严格落实城市医生拟晋升主治以上职称人员到基层服务一年的要求,三级医院要向其医联体内的县医院下派5名主治以上临床医师(含2名副主任医师),二级以上医院向社区和乡镇卫生院下派1-2名取得执业医师证4年以上的医师(附件2),所下派医师的执业注册实行多点管理。所有下派人员由受援医院与其医务人员一样统一安排门诊坐诊、住院值班等,每次下乡镇、社区基层工作时间至少3个月,下县医院工作时间每次6个月,帮扶时间在两年内可以累计计算。
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到2020年底,全市80%以上的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100%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按要求设置中医科,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开展中医药诊疗,提供中药饮片服务;8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加强双向转诊服务,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要设立全科医学科,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双向转诊管理工作,制定合理的转诊流程和制度。并且充分利用现有卫生和医保信息化基础资源,建设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强化医疗、医保信息互联互通,构建全市预约转诊平台。县域建立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和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实现县域内责任医生签约服务、预约诊疗服务、双向转诊等信息化。建立市县乡远程医疗会诊系统。到2017年,分级诊疗信息系统实现全覆盖,远程医疗服务覆盖13个县市区。(G)(2)
新闻推荐
像剥去身上的衣物一般把所有的叶子褪尽一片不剩鼓起的脸蛋羞得透红透红只等一个深深的吸吮在那亲密的瞬间我不由得猜想那女人玲珑小巧的嘴巴是如何忘情和靠近莫非是你把香气弥漫山涧却引来了贪婪...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