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昕)2016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91.36亿元,比上年增长2.0%,增速同比提高14.5个百分点。昨日,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去年以来,西安主要领域投资持续回暖,投资在调结构、补短板、引领发展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有效投资规模稳步提升。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不断加快,全市第一、二产业投资增速下降,第三产业投资增速较快。2016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89.70亿元,同比下降10.1%,比上年同期回落42.9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963.80亿元,同比下降12.3%,降幅较上年同期扩大4.1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增长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4043.50亿元,同比增长8.3%,比上年同期提高23.0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3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占比由上年同期的2.0∶22.3∶75.7调整为1.8∶18.9∶79.3,说明投资正在向第三产业转移,投资结构不断调整。
2016年,全市持续围绕有效投资精准施策,加大薄弱环节投资力度,补短板成效显著。随着地铁建设速度的加快,涝河渼陂湖水系生态修复工程和西安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等大型项目的开工,基础设施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力军”。
据统计,2016年,全市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034.86亿元,同比增长20.0%,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6.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3.5个百分点,自年初以来一直保持20%以上的快速增长态势。基础设施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0.3%,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其中,仓储业投资增长47.9%,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36.6%,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3.9%。
按照西安市“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2016年,以蓝田白鹿原影视基地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为代表的全市文化产业投资211.12亿元,同比增长27.0%,高于全市投资增速23.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1%,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文化产品生产服务业增长1.2倍,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增长1.1倍,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增长76.5%。文化产业投资自年初以来一直保持25%以上的高速增长,已成为投资增长的“新动能”。
生产性服务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也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行业。2016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投资710.39亿元,同比增长5.8%,高于全市投资增速2.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0.8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3.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以国际港务区陕西鼎盛裕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生产性租赁服务业投资高速增长,同比增长38倍,节能与环保投资增长83.1%,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52.7%。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方军)日前,陕西省“扫黄打非”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铜川市文广局荣获2016年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2016年,市文广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扫黄打非”工作的部署要求,始终保持“...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