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宇)记者昨日获悉,为全面改善西安市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水平,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专项督导实施方案》,2018年底前,西安市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所有项目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
保障基本教学条件
实现学校选址安全,保障教室坚固、适用、通风,符合抗震、防洪、消防安全要求。自然采光、室内照明和黑板材料符合规范要求。按照学校规模和教育教学要求配备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器材。配备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图书,逐步达到小学生均图书不低于15册,初中生均图书不低于25册。每个学生都有合格的课桌椅。因地制宜建设运动场地和配备体育设施,保障学生活动锻炼的空间和条件。
改善学校生活设施
保障寄宿学生每人1个床位,消除大通铺现象。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洗浴设施和条件。食堂或伙房要洁净卫生,满足学生就餐需要。设置开水房或安装饮水设施,确保学生饮水安全便捷。厕所要有足够蹲位。设置必要的取暖和安全设施,保障师生安全。办好农村完小和必要的教学点
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和教学点布局,对确需保留的教学点配备必要设施,满足教学和生活基本需求。中心学校统筹教学点课程和教师安排,保障教学点教学质量。优先安排免费师范生和特岗教师到农村完小和教学点任教。职称晋升和绩效工资分配向农村完小和教学点专任教师倾斜。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和使用要优先考虑农村完小和教学点教师需要。对学生规模不足100人的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人的标准足额核拨国家基准定额公用经费。
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
科学规划布局和统筹实施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建设。旧城区的中小学建设以现有学校改扩建和加强内涵建设为主;新建的居民小区和开发区中小学建设,应纳入区域规划,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实施,有效解决超大班额问题,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严格落实免试就近入学制度。探索通过大学区制、集团化办学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破解城区教育资源紧张问题。
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
逐步改善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生机比达到基本办学标准,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建设,为确需保留的村小学和教学点配备数字教育资源接收和播放设备。推动“陕西教育人人通综合服务平台”应用,为教师和学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提升利用信息技术向农村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能力。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做好中小学新任教师统一公开招聘工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岗计划,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城镇学校、优质学校每学年交流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师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名师、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不低于交流总数的30%。面向乡镇以下农村学校培养能承担多门学科教学任务的小学教师和“一专多能”的初中教师。结合实际制定农村教师职称评审条件、程序和办法,职称晋升比例应不低于当地城区教师。实施“骨干体系建设计划”和“全员素质提升计划”教师培训项目,教师培训要向农村教师、校长倾斜。推进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教师生活条件。落实在镇、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加强校园校舍建设项目管理
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建立进度月报制度、资金监管制度、检查通报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等,确保项目质量和安全。施工单位具备相应资质,并依法对项目施工质量、施工安全负责,坚决杜绝出现安全事故或工程质量问题。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落实设施设备购置项目的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制度,加大国库集中支付力度,确保阳光操作。设施设备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入账建卡手续,建立设施设备档案,防止资产流失和非正常损坏。
公开公示和监督检查
各区县政府要将全面改薄项目建设标准、规划、预算安排、实施进展情况等信息,通过各类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予以公示,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接受社会监督。市、区县政府要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将对各地“全面改薄”工作实施进展和成效进行评价。配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高宇)记者昨日获悉,为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市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公路建设中推广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通知》。近年来,随着陕...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