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年代:1988
姓名:刘旭亮
高中:长安一中
录取院校:陕西师范大学
考后经历:西安市雁塔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从上高中开始,我就断断续续写起了日记。高三一年的日记从第一学期1987年9月3日开始到1988年9月5日结束。”雁塔区进校教师刘旭亮回忆他的高考故事是从日记开始的。
日记本的前四页写的是“高中两年来的学习状况分析”和“复习计划”,时间分别是1987年7月19日下午、8月16日上午。前者共有三部分内容:一是各科成绩、总成绩折线统计图,二是6科详细分析,三是解决办法。后者是一页半的复习计划内容:“把高考复习分成三段:现在—年底,年底—寒假,寒假—考前。第一阶段至关重要,决定补抓薄弱环节……”
1988年的高考是7月7日开始的,刘旭亮的日记在高考的三天里是空白。考前最近的日记是7月2日,星期六,午休。“到了现在的这个时候,心情又激动又慌乱……”
“国考于昨天下午五点三十分结束。”如此平静的语言出自7月10日(星期日,中午)日记,是日记的第一句话。“此时,才长久地喘息了几口气,只觉得肩头轻松极了。信手拿起《招生简报》看了起来,越看越觉得试后那如释重负的感觉又逐渐减淡。9万录2万,不到1比4,实在不敢想!”
“日记本躺在书堆中已一个月了,为我立下汗马功劳的水笔也一样——休眠。现在又要呼吸,准备工作了。”这是8月21日(星期日,下午,雨霁)日记开头的几句话。这一天写了两页半,主要写了填报志愿和等成绩两件事。刘旭亮的父亲出于就业考虑,建议儿子报师范、军校,还有西安医科大学。8月23日,刘旭亮骑自行车到母校长安一中去看成绩,结果只是阅卷工作结束,分数单还没有发下来。28号他再次返校,这回看到了分数,他不敢相信自己考了503分,当年被陕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
刘旭亮记得大学录取通知书到家的那天,他父亲弟兄三人在老宅院中大枣树下开怀畅饮。9月7日大学报到那天,刘旭亮和父亲起得早,吃了母亲打的荷包蛋,背起行囊出了村西头。 文/图 记者 杨明
新闻推荐
要说彰显陕西新形象有多重要,208坊也算是有一番领悟的。陕西人性格豪爽,可骨子里却是内敛的,天生不爱表达。往往你跟他长篇大论半天,他就回你一句,行。这种直愣愣的性格,让陕西人赢得...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