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一方面陕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脱贫任务极为繁重;另一方面流域内生态治理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陕南三市在财力十分拮据的条件下,每年要拿出5—10亿元的资金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省政协委员、省财政厅科学研究所所长武永义说,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来,由于现行补偿机制还存在着补偿资金总量偏小、横向补偿缺位、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陕南水质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依然突出,亟待研究解决。从目前来看,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条件已经成熟,建议协调建立南水北调中线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引汉济渭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争取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保护事权和支出责任上移为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争取今年水资源税改革在陕西省试点。
为了扩大协商参与面,此次座谈还邀请了来自陕南三市政府、政协的代表。汉中市发改委副主任金建中希望中省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以满足汉中水源保护和生态建设需求。安康市政协文史学习委主任屈善社希望国家部委设立产业引导资金,激励和引导水源区发展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态友好型产业,促进水源区可持续发展。商洛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副主任徐凤莲则希望省上能加强水质保护技术指导。
秦巴山区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暴雨频发、降水量大,自然灾害时有发生,这对流域内水资源的保护以及水土涵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核算陕南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承载能力,划定各类自然资源保护红线,是实现秦巴山区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与绿色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上官周平说。他建议,强化陕南秦巴山区以流域为单元,各地水利、环保、农业、建设、国土等多部门参与的水资源保护监测网络平台的建设,建立数据共享管理的体制、机制与平台。
省政协委员、西安市雁塔保安服务公司总经理吴向军提出,要做好水资源保护,环保政策必须向农村延伸,增强农民群众环保意识。省政协委员、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马致远建议,陕西应建一座秦岭生态博物馆,专门介绍汉丹江流域的自然禀赋,省政协也要做好陕西省南水北调文史资料征集,宣传陕西省在南水北调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唐明军)陕西饭店与餐饮行业青年发扬五四精神、奋勇拼搏、追赶超越,积极参与由陕西省饭店协会、陕西旅游饭店协会、陕西省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于5月4日联合启动的“中国秦商...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