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伊犁河记者 尚洪涛 摄
采风活动接近尾声,记者采访了几位采风团成员,谈及此行的感触,他们都表示虽然路途遥远,一路也颇为辛苦,但他们收获满满。
陕西省诗词学会会长孟建国告诉记者:“整个采风16天的行程,我们要到14个地方。我以前来过新疆,但一般都是点对点而行,比如从新疆飞到乌市,或者飞到伊犁,开个会就回去了。16天时间14个地方,一个一个走,很多地方以前没去过,比如和静县,巴音布鲁克是第一次来。”孟建国深有感触地说,“不到新疆不知道祖国多辽阔,气候多变化,地理多复杂。此行采风,接触了最基层的人和事儿,亲眼目睹新疆的发展变化,感触很多。比如二十多年前,我曾到过霍尔果斯口岸,就是一个小桥、一个界碑,现在已经变成霍尔果斯市了。”他很自豪地说:“到目前,13天我已经写了18首诗、词、曲了,收获满满,这些都是我在路上写的,因为所到之处经常会触发我的灵感。这次采风活动很具独特的文化眼光。”
陕西省赋学学会会长、著名诗人商子秦曾在上世纪80年代沿着丝路行走,这次重走丝路,他认为机会非常难得:“从路线到活动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对丝路的文化有了重新的了解。”他告诉记者,此次再走丝路,他觉得变化非常大:“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包括一些景区,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诠释,都比当年更好。以敦煌为例,现在有数字化影片,可以更好地了解敦煌莫高窟的全貌。这些都对我触动很大,好久没写这么多东西了,已经完成的有十二三首了,结束后准备写二十首组诗,这也算我这么多年的重大收获。”
西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潇然以文人特有的情怀参加此次采风,他说:“此行有人要去追慕曾经的大漠孤烟与长河落日,有人要去寻找远古的边塞诗情,也有人要去感受塞外的朔风、天山的风情,但对于我来说,我只是来呼吸异域的空气的。金戈铁马的年代已经远去,诗人的情怀也大不相同,那种在沙场报国、怀远思亲的心理背景下而生的诗情不复存在,所以即便还有相同的风景,却不再会有相同的感受。只是荒原依旧、黄沙依旧、热浪依旧。”他说:“山河形胜、自然气息,是不会改变的不动产,到此不是为了实现时光穿越,而是来凭吊,凭吊那些为丝路文明做出贡献的先贤、先哲、先辈和先驱,是用沿着他们的足迹行走的方式,向那些应该铭记的历史人物致敬。”
记者张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马璇记者李勇军)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昨日发布两项有关黄土地区陕西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其中,由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主编的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黄土地基病害勘察与治理技术规程》,发布为陕...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