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山水画是中国艺术中独树一帜而绚丽多彩的瑰宝,那么许钦松先生的山水画就是现代山水画中显著的存在。7月15日,“吞吐大荒”在走过北京、广州、上海、河南四个地区之后,终于来到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发源地——陕西西安。
许钦松“吞吐大荒”山水画展于7月15日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举行,由中国文联、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主办,广东省文化厅、陕西省文联等单位协办。
一面回望传统一面展望未来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王西京在开幕式致辞,称许钦松的作品具有大格局大气魄,既有具象又有抽象,将中国山水画的气韵融合得恰到好处,符合中国文化精髓。同时,许钦松独特的创作手法给予了艺术学者新的审美视角,本次展览有效加强了粤陕两地文化艺术界的交流。
据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罗宁馆长介绍,“本次画展在形式上有别具一格之处,这次画展没有全部聚集在展厅,而是用大样本展现片段,结合现代化手段建立了文献馆和影像馆,这样的呈展方式会给观众多样的参观感受。用当代的多媒体,多手段,多角度向观众多方位展示优秀的作品,给各位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
本次展览展出了许钦松131幅作品,以唐代诗僧寒山子所作的“寒山诗”为线索,将整个展览分为四个主要部分,通过寒山诗和许钦松的山水画卷,一面回望传统,一面展望未来。
许氏山水的创新与现代性息息相关
这一次“吞吐大荒”将带着传递“一带一路”精神的宗旨,为陕西的艺术爱好者与收藏家带来一场既具古典之风,又有突破之举,既对传统山水画有所继承,又具有大视野、大胸襟、大气象的当代中国山水画展览。
许氏山水的创新与现代性息息相关。许钦松为现代山水画重新提出了一个本质的问题:现代人与山水是什么关系?现代人对山水的理解与想象是许钦松创作的立足点,现代人与山水之间的关系是许钦松思考的重心。许钦松的“无人山水”“可望不可及”的世界,正是他对二者之间重要关系的强调。他从拒斥二者的关系出发来让每个现代人认识到人与山水的重要关系,让现代社会的每一个独立的个人都可以进入这个问题,并且对山水展开文化的思考。
开幕式后,还举行了题为《时代精神与山水画家的历史担当:对许钦松近期山水创作方向的探讨》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针对许钦松近期的山水创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美术项目《八百里秦川》的创作问题展开研讨。
据悉,“吞吐大荒”主题画展从2012年开始,已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河南四个地区举办。本次画展来到西汉时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带着传递“一带一路”精神的宗旨,为陕西的艺术爱好者与收藏家带来本场当代中国山水画展览,具有重要的文化与精神意义。
同时,此次展览相比于2016年度的许钦松河南展,增加了17幅小品,20幅写生作品。展期从7月12日持续到7月22日,免费为公众开放。 华商报记者王宝红 实习生白雲
新闻推荐
接连几天40℃以上的高温快把人“烤糊了”,昨天,终于有缓和的趋势,温度明显下降了。今起陕西省多地将接连出现雷阵雨天气,大家注意预防。7月14日,陕西省有70个区县出现35℃以上高温,其中40个区县出现37...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