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沙莎
10月21日星期六北京阴
随时捕捉重要信息是十九大参会记者的任务。
为了完成采访任务,记者们常常抓住一切机会,“拦截”采访他们关注的代表。
晚餐前后,是记者与代表们交流的黄金时间。陕西代表住地的茶歇区,每天这个时候总是最热闹的。
为了完成关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采访话题,我早早就约了省科技厅厅长卢建军代表。正当我们深入交流关于“陕西如何以创新引领发展”的话题时,一位女记者悄悄坐在了我们旁边。
“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你们聊的话题我很感兴趣,我能不能也加入呢?”
“欢迎!欢迎!”卢建军代表热情地说。
“我知道陕西的科技实力非常强,你能不能具体地谈一谈呢?”这位记者问。
“你有没有看‘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那个展览展示了被称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如果说球形洼地是这只‘观天巨眼\’的‘眼窝\’,那么由悬索支撑的馈源舱与馈源就是‘观天巨眼\’的‘眼珠\’。这个‘眼珠\’的安装方案就是由我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团队设计的。”卢建军代表骄傲地说。
“你不要小看这个悬索支撑方案,在没有这个方案前,要让‘天眼\’装上‘眼珠\’需要上千吨材料。段宝岩院士团队关于大射电望远镜馈源支撑的光机电一体化创新设计,代替了传统的纯机械技术,以软件代替了硬件,结构形式大大简化,工程造价明显降低,被同行称为‘变革式的创新设计\’。”卢建军代表的介绍,让这位记者赞叹不已。
采访结束,这位记者迟迟不肯离去。她说:“陕西的科技实力真是太强了,请你帮我列一下陕西参加十九大的科技方面的代表名单,再帮我介绍介绍陕西的超前技术。”
胳膊上“种”出新耳朵;脑控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用意念控制,帮助下肢行动不便患者“站起来”;国产大飞机C919上众多的“陕西元素”……罗列一项项陕西的科技成果时,我的内心充满欢喜和骄傲。我想,一定要把陕西的骄傲告诉更多的人。
新闻推荐
(新华社发)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新闻中心举行主题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集体采访活动。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