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化肥副作用”,让种出的瓜果甜蔬菜香;怎样破解土壤沙化、盐碱化无法种植作物的窘境……由省科技厅主办,杨凌示范区创业服务中心协办的陕西农业创客科技成果发布会10月26日在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举行,带来了多项惠及农户的新成果。
为什么感觉现在的果不香、瓜不甜,吃不到小时候的味道了。被化肥“喂馋”了的土地,多施化肥不增产,少上化肥马上减产,单一过量施用化肥产生一系列副作用,造成严重面源污染。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存寿教授带领他的团队提出了“植物碳基营养”新理论,首创了天然有机物“仿生化学法”快速降解新技术,解决了自然微生物降解慢、有机碳损失大的世界性难题。
“植物碳基营养肥料采取人工模拟微生物降解的方法,利用简单的设备,将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污水、污泥等废弃物快速转化为全水溶、有机全营养肥料。这种新型肥料保留了传统有机肥和化肥的全部优点,又克服了二者的缺点,让有机肥像化肥一样方便使用。”项目负责人介绍,碳基营养肥原料均来自畜禽粪便、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试验应用表明,碳基营养肥料具有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促进根系、减少病虫害、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碳基营养肥对于实现“肥药两减”,治理农业污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称之为“这是世界肥料界的一场革命。”如今,这项技术已经实现了产业化。
为了让人们餐桌上的农产品种类更多品质更好,改善贫瘠土壤不能种植的窘境,农业创客们就好比“医生”,为土地进行“会诊治疗”。发布会现场发布的“土壤改良与修复技术”就能对盐碱地、酸性土壤、障碍性耕地等进行改良,从而使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陕北的风沙土为例,保水保肥性很差,经过检测得到最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地制宜地进行改良,采用新购土体技术进行土壤覆盖,改良后的土地可以种植土豆和玉米。发布会还发布了菇趣多项目、光伏智能温室、大农圈惠农应用服务平台、奶牛疾病与发情检测系统及设备、杜仲添加剂和杜仲胶及相关产品开发等项目。
本报记者王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魏建军)10月25日,陕西省旅游协会导游分会正式向导游发放《导游身份识别卡》,百余名导游前来领取导游身份识别卡。据了解,按照国家旅游局的有关规定,导游员原来持有的导游证IC卡将于今年10月...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