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鱼”是一种很好吃的饭食。拨鱼归为面食,既不是人们熟知的麻食,也不是常吃的面条,更不是在家里做的“老鸹sa”。
北四府街路西偏梁家牌楼的地方,曾有一处专营拨鱼的小饭馆,一间门面,最里面是厨房,店内摆着两排桌子,生意还很红火。
店主人做拨鱼时,先在面盆中将白面用少量的水和成很稠的糊状,拿擀面杖顺着一个方向使劲搅匀,这个程序起码要花去半个小时功夫,才可让面饧起,其中不能有一点面疙瘩。顾客来了,店主便将盆中的面盛一部分到小碗或碟子中,待锅里的水烧开后,用一根筷子沿着碗边或碟边一条一条地把稠糊状的面拨入锅中,讲究一点的也会把面糊放在刀背上,用筷子沿刀锋处一条一条拨下。这样拨出的面落在开水中立即定型,成为像绿豆芽菜长短的小细条,有的也会和黄豆芽一样粗细,它们随着水的翻滚而上下游动,宛如一条条小银鱼,这大概也就是其之所以称为“拨鱼”的缘由吧。待数量已够,煮上一开,用笊篱捞到清水盆中过一下水,免得粘在一起。然后在炒瓢内倒油炒好鸡蛋、肉丝或其他配菜,再放入滤过水的拨鱼,加葱花(或蒜苗)、辣面、盐、味精,翻炒几下即可出锅装盘。虽然有些像炒饼、炒面的程序,但成品的味道却完全两样,吃起来既软和又筋道。年轻人自不必说,就是牙口不太好的老年人吃着也不很费劲。与此同时再配上一碗红豆小米稀饭,边吃边喝,非常惬意。
另一种吃法是在炒瓢中放入肉汤,滚开后同样把过了清水的拨鱼倒进去,再加上肉丁、豆芽、土豆丁、西红柿、芹菜丁、胡萝卜丁、茄子丁等烩制的臊子,煮上一两分钟就可以盛碗,红黄绿白,色彩鲜艳,让人垂涎欲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家附近的拨鱼店有好几家,他们经营的模式大致相似,只是拨鱼的粗细长短略有差别而已,质量好一些的比较细,质量差一些的比较粗,但由于制作程序相差无几,所以都具有软和、筋道的特色。拨鱼吃起来是否筋道爽口,和面的稠度有很大关系,能不能受顾客欢迎全看店主制作面糊的功夫和拨面的技巧。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北四府街的这家店里吃的是炒拨鱼,此后就再也没有品尝过这种颇具陕西特色的面食了。如今这家店铺早已拆除,类似的店也已消失,这种接近平民的饭食在酒楼、饭庄是很难找到的。
前些年,我到西郊大妹妹的家里,说起拨鱼的美味,她热情地给我做了一盘,采用的方法是刀背放面、筷子拨鱼,尽管与饭馆的拨鱼相比略有逊色,但已非常难得,让我回忆起多年前曾吃过的炒拨鱼,也算是一种安慰吧。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靖峰通讯员张伟峰樊琳)记者8月22日从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获悉,从今年9月9日起,陕西省将对保健用品生产企业实施信...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