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张潇实习生杨晨雯陈立颖
“我曾来过一次西安,走过城墙感觉走过了很多朝代,这里不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且人才聚集。今天的论坛为我们打开了一个通道,使得外来人才与西安本地高校直接沟通,让希望在此发展的人可以留下来。”9月26日,作为受邀学者,香港大学应届博士毕业生何琼参加陕西省第三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在西安的开幕式时如是说。来自海内外的1500余名学者齐聚古都西安,共商陕西人才大计。多位有意向留在陕西发展的优秀年轻学者也在这里进一步了解陕西省的人才政策。
何琼表示:“我的研究方向是建筑节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立有绿色建筑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我希望加入这个团队,这个团队对科研的支持是非常吸引人的,进入这样的团队能够成长得更快。”她进一步补充道:“如果人才想在这里寻求长期的发展,需要有很大的支持力度,包括待遇、科研的支持,经济以及设备的支持等。西安是人才的聚集地,学校、政府都给了非常高的支持,这也是吸引我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陕西出台的很多人才扶持政策,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包括今后家庭的生活、子女的入学问题等都提供了很多便利,所以作为我们来说只需要集中精力开发或推动科研,其他方面不必再顾虑。”
目前正在法国贝尔福·蒙贝利亚技术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的杨韬也赶回来参加此次论坛,他说,希望能通过这次论坛跟西安更多高校建立起联系,也了解下各个高校都有一些什么要求,等今年年底博士答辩后回西安再做出最好的选择。
杨韬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完成的,当时攻读的是工程专业,现在博士阶段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方面,应用于无人驾驶的目标跟踪和视觉定位,以及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光场成像技术及应用,他说,“博士毕业我是要回西安就业的。”
33岁的邓麟曾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求学,目前在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分子生物学,研究成绩优异。他表示,我一直在关注陕西省招贤纳士的人才政策,令人振奋,国内高校“双一流”的建设以及国家对基础研究及生物医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增长幅度、总量等,是在不断上升的,所以我认为今后在国内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关于自己专业的未来,邓麟介绍:从基础生物学研究到肿瘤、新药研发、药物药理的筛选及功能性研究中发现,其实我们是落后于其他国家的。比如我所在的哈佛医学院,周围有很多顶尖的医疗团队及医院,包括现在比较前沿的免疫疗法等,国内发展还在初级阶段,但国外已经达到了临床研究阶段。当然了,反过来说,虽然我们现在比较落后,但是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我们科技工作者要抱持更大的耐心,一步步努力推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魏建军)9月21日晚,伴随着舞剧《英雄·玛纳斯》的精彩上演,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文...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