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陕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挥手告别。当日,陕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整建制从武汉撤离返回西安。新华社发
3月17日,陕西援武汉医疗队首批43人顺利返陕。不少队员表示,难忘和武汉人民一起并肩抗疫的那些日子,踏上归程,最想说的话是感谢。而回家后最想做的事就是弥补家人,好好陪陪家人。
“踏上归程,最想说的是感谢”
廉江平是陕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陕西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在武汉的一个多月,他先后参加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药房和青山方舱医院药房的筹建工作,在方舱医院投入运行后负责方舱医院患者救治的药学保障。
采访中,廉江平告诉记者,医疗队2月4日抵达武汉,到3月17日返程,共43天。刚从西安出发的时候,面对突发的疫情,心中难免有些紧张。但在去往武汉的路上,路政、交警、加油站和驻地工作人员,细致周到的服务始终温暖着大家。“我们唯有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完成好任务,才不会辜负武汉人民对我们的期待。”
在武汉方舱医院的工作中,廉江平每天要为400名患者进行100余种西药、中成药和1000多袋中药汤剂的调剂,此外还要完成药物治疗信息服务和患者用药安全监测。
“在踏上归程之际,我最想说的是感谢!感谢在逆境中坚守的武汉人民,是他们为我们在异地他乡筑起一个温暖的家。感谢保障组的各位战友,他们在幕后默默地付出保证了整支队伍的持续战斗力。感谢医院各级组织和全院职工对我们队员和队员家属工作和生活上的支持和关心。”廉江平动容地说。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抱抱儿子”
“这是我和孩子分开最久的一次,确实挺想两个孩子的。3岁的小儿子说他想妈妈都哭了……”荀利如是此次返回的陕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其中的一员。提起回家后最想做的事,她表示一定要好好抱抱孩子们,然后给他们做做饭,多陪陪他们。
今年40岁的荀利如是陕西省人民医院肾内科的主治医师,有着12年工作经验的她,此次在武汉主要担任方舱医院内患者的诊治工作。采访中,荀利如说,在武汉工作的这43天里,虽然很累却充满感动和温暖。在方舱里面工作时,和武汉当地以及外省医疗队队员配合工作,大家之间互不相识,工作习惯各有不同,但是都能克服困难,互相扶持。“特别是第一次进舱的时候,面对200多名病人,护理组长和我一起商量、配合工作,没有推诿。唯一遗憾的就是忙累中没来得及记住对方的姓名。”
“有一种感动,叫方舱里的感动,武汉人民的善良、坚强让我印象深刻。”荀利如说,在这些住院的患者中,有年幼孩子的母亲,有不善言语的女孩,还有心态乐观的大妈……如果不是因为这场疫情,可能大家永远都不会有交集。
在方舱内经常有轻症患者主动上前帮助医护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还有的患者康复后留在方舱内做起了志愿者。虽然患者也曾说“中药太苦了”,但是荀利如说自己听到更多的却是“我们好好吃药,好好吃饭,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院,不辜负陕西人的辛苦付出”。“等疫情结束了,给你们买热干面、周黑鸭。”这些朴实的话语,表达着武汉人民的热情,也表达了他们与医护人员一起战胜病魔、抗击疫情的决心。
期待摘下口罩热情相拥的那一天
“因为之前来过武汉,领略过武汉繁华喧嚣的白天,也曾在流光溢彩的夜景中徜徉。2月4日晚上10点多,车队进入武汉市区时,我的眼睛突然湿润了,原本热闹、经常堵车的二环,空无一车,医疗队车顶的蓝色灯光默默打在宽敞的马路上,真的有点电影画面的感觉。那一瞬间,医者的职责和本色让我们勇气倍增,脑海里只有一个想法:武汉受伤了,武汉我们来帮你。”
陕西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主管护师田昕告诉记者,在武汉这40多天,大家主要参与护理救治工作。“要说取得的成绩,我觉得我们只是尽了医者的本职,在大家齐心努力下,为缓解武汉的防疫压力做了一点工作。”
田昕说,在武汉的43天里,她最强烈的感受是武汉人民很勇敢,很多市民放弃春节回家团聚,用一己之能,尽心尽力为疫情中的城市做事情。他们支援医院,做安保,做保洁,帮助运送物资,帮助生病的患者,协助医务人员,做方舱志愿者,他们积极、热情、暖心的言行让医疗队队员们很感动。
“在方舱工作的这段时间,与患者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让我收获了患者对工作的认可。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团结,感受到中国速度、精神与力量。”田昕说,虽然回家了,但和武汉一起并肩奋战了40多天,从此,她的心里多了一份牵挂。她坚信,美丽的武汉会很快“痊愈”恢复活力,她也期待再次回到武汉的那一天,期待大家摘下口罩,可以热情相拥的那一天。
新闻推荐
本报讯(张新龙记者吴武刚)日前,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合作社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农民合作社、...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