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陕西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安康市 商洛市 榆林市
地方网 > 陕西 > 今日陕西 > 正文

三河交汇 奏响千古潼关时代新曲

来源:西安晚报 2020-11-13 02:54   https://www.yybnet.net/

近年,潼关县依托黄河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图为古渡坊的潼关渡口。王铁蛋展示自己捕的鱼陈孝宽是黄河老腔非遗传承人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这里有厚重的关隘文化:扼守陕、晋、豫三省要冲,地势险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天下第一关”之誉,也有“陕西东大门”“西北咽喉道”之称;这里有壮美的山河风光:九曲黄河自秦晋大峡谷奔涌到此,突然九十度急转,自北向东,滚滚而去,形成山河相望的奇伟景象。洛河、渭河在此汇入黄河,三河交汇,气象万千,直至“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因境内有著名关隘“潼关”而得名。潼关是黄河离陕节点,地处陕晋豫三省交界、黄渭洛三河交汇处,南依秦岭,北临黄河渭河,境内黄河河长18公里,渭河河长14公里,潼关县既是黄河出陕县和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县,也是陕西省唯一同时承载黄河、秦岭两大国家重要生态屏障的县。

如何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推动黄河生态保护和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潼关给出的答卷是——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经济转型、城乡融合,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黄金强县”战略,做黄河生态的守护者、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黄河文化的传承者,走出一条富有潼关特色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路。

三河交汇,雄关虎踞。见证了汉唐雄风,亲历了明清繁盛和无数战火纷争的潼关,如今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黄河之畔。奔腾不息的母亲河,却迎来了新生。

“守护者”

“看,这是我刚捕的,个头儿大吧?”10月6日早7时许,迎着晨曦的第一缕曙光,在靠近三河口的渭河一侧,王铁蛋乘着电动小木船在河里秀了一番撒网捕鱼的技艺,兴冲冲回到岸边,跳下船来,抱起一条大鲤鱼冲记者笑道。

53岁的王铁蛋是潼关县秦东镇西关村渔民。他从小在渭河边长大,七八岁就跟着父亲打鱼。鱼多、鸟多、水清,是他对渭河儿时的记忆。可据他讲,上个世纪90年代后,家门口的渭河变成“臭水沟”。黄河、渭河两岸到处是造纸厂、化工厂,污水乱排,还有抽沙船,经常漏机油,河水都染成酱油色,鱼虾基本没了,打鱼的营生自然也干不成。不得已,为了生计,他改行,在河滩放过羊、在工地打过工。朝夕相伴的渭河成了他们这些渔民心中无法言喻的痛。

“2010年以后,政府大力治理黄河、渭河,污染企业纷纷被取缔,黄河、渭河的水又慢慢变清,鱼虾重新繁殖起来,我也回来继续打鱼了。”随着三河口生态环境好转,来的游客多了,2012年,王铁蛋开了“铁旦渔家乐”,这也是当时全镇第一家渔家乐。几年来,因讲诚信,吃过的食客都说好,口口相传,新老客源不断,王铁蛋的渔家乐生意红火。他和妻子忙不过来,又从邻近村雇了两人帮忙。“现在只要天气好,我还会打鱼。开饭店是挣了钱,可人不能忘本。而且,每天看一眼这黄河水、渭河水,看看两岸的风光美景,一天都带劲儿。”

说话间,记者看到一旁黄河湿地的林荫小道上,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悠闲散步。大面积的河流水面和芦苇沼泽相映成趣,美不胜收。

记者从潼关县林业局了解到,位于黄渭洛三河交汇的潼关黄河湿地总面积2827公顷,经过生态治理修复,湿地内珍稀鸟类、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鸟类144种,珍贵的鸟类和水禽有黑鹳、大鸨、金雕、白肩雕和大天鹅、鸳鸯等。各类野生种子植物285种,典型的有野生大豆。

近几年,潼关县纵深推进“生态立县”战略,突出黄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构建全域水系绿化,实现黄渭洛三水绿色交融。黄河流域潼关段生态保护恢复初具成效。

——实施黄河西岸防护林、黄渭河湿地治理、东大门坮塬、县城周边生态公园、美丽乡村绿色家园等绿化工程,为母亲河添绿,累计人工造林24.6万亩,林木绿化率由26.3%增加到46.23%。

——把黄河长治久安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河湖长制管理,全力推进“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巩固提升黄渭分离、潼河口控导等防洪工程。

——做好“节水”,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快黄金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改造,不断提高黄河水资源利用率。

——做好“修复”,实施古城东山南塬水土流失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等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促进全县生态受损区全面恢复向好。

“践行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提及潼关,很多人会想到潼关肉夹馍。现在的潼关肉夹馍在潼关不只是有气候的产业,还走出了国门。中国“汉堡包”扬眉吐气!

“我们厂一年生产5000万个冻饼。80%销售国内,全国一线、二线城市全覆盖;20%出口,销往美国、加拿大等。”潼蘇祥食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吉祥2015年在与朋友闲聊时了解到速冻饼行业。这种冷冻处理的饼,送到门店只需在烤箱加热就有手工现做的效果。刘吉祥看中了这个商机,经过摸爬滚打,2016年,潼蘇祥肉夹馍生产基地在秦东镇港口社区南刘村投运。三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流水作业。“以前,开店都要雇师傅打饼,打少了不够卖,打多了卖不完,不好控制量。用我们的冻饼,不用再雇师傅,客人点多少烤多少,又避免了浪费。”

跟着刘吉祥鼓了腰包的还有当地群众,厂里40多工人都来自南刘村和周边村。“城里人上班要坐公交,我是出了家门就到岗,一月工资有6000多(元)呢。”工人刘建文的家与潼蘇祥肉夹馍厂只马路之隔。刘建文说,过去,他在外打工,离家远不说,也挣不着几个钱。这几年,黄河、渭河治理好了,家乡美了,产业也兴旺了。现在,他和儿子、女儿都在肉夹馍厂上班。“赚钱顾家两不误,很满足。”

这边,肉夹馍“忙”出国;那边,石榴园里干劲足。最近几天,在城关街道庆丰村的金桥现代农业园,也是一派热火朝天景象。冷库里,工人忙着分拣石榴,包装出货;育苗基地上,工人将石榴树苗挖出,储藏过冬。就在一个月前,园区2000吨软籽石榴上市,销售火爆。软籽石榴是当地群众致富的“软黄金”。

“其实,我们园区最早做的不是石榴,是养猪。”金桥现代农业园经理孟卫红的话引起记者兴趣。孟卫红说,早在2002年,他们主要做生猪养殖,规模最大时存栏量达6000头。“养猪产生大量粪便,沼液、沼渣没法处理和利用,既不环保,也浪费资源,实在可惜,就有了做生态循环农业的想法。”

2007年起,金桥现代农业园负责人王新军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引进软籽石榴品种,通过反复试验,培育出适合当地气候抗冻性强的红宝石软籽石榴苗木。时至今日,园区建成软籽石榴生产基地5000余亩,育苗基地300余亩,成为“畜-沼-果-游”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在带动群众脱贫增收上,园区每年提供200个用工岗位,还托管周边61户贫困户小额信贷资金,四年来累计发放分红73.2万元。同3个村合作经营,每年给贫困户分红14.7万元;与6个村级脱贫专业合作社合建石榴产业园295亩,带动贫困户415户。

物华天宝,土地生金,如果说软籽石榴是“软黄金”,那潼关还产真黄金。“华夏金城”久负盛名。近几年,潼关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着力提升现代特色农业效益;立足区位、资源优势,建设循环工业经济先行示范区,壮大新材料、清洁能源、尾矿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特别是依托黄金产业优势,坚持“黄金强县”战略,在秦岭沿线黄金工业聚集带推动黄金企业升级改造,完善产业链,实现尾矿资源循环利用,引导矿山企业生态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实现黄金企业由生产型向营销型的转变。投资1.3亿余元改造提升的潼关首饰城擦亮“潼关金”品牌,打造西北地区金饰品集散中心,年销售额约10亿元。

“传承者”

“盘古开天辟了地,女娲来到黄河边。挖来黄土捏娃娃,一下捏了千千万……天下黄河十八弯,宁夏一弯到潼关……”11月9日晚,吃过晚饭,4岁的贾晨奕嚷着要跟外公再学段老腔。敲着钟铃,有板有眼。吼几嗓子,也有韵味。看着外孙学得痴迷,黄河老腔非遗传承人陈孝宽感到欣慰。

“黄河老腔发源于黄渭洛三河交汇地带,由黄河船工号子演变而来,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与华阴老腔同宗同源,一脉相承。”陈孝宽介绍道。

2009年,时任秦东镇公庄村党支部书记的陈孝宽与村里老艺人聊天,老人们表达了对黄河老腔没有年轻人学可能失传的担忧。从小长在黄河边,咂着老腔味儿长大的陈孝宽听了这话,寝食难安,遂组织散落在民间的老腔艺人,自费联系场地、购置乐具,开展培训、恢复排练,成立了潼关黄河老腔艺术团。为更好传承发展黄河老腔,2014年,陈孝宽在成人团26名成员基础上,探索非遗进校园,在秦东中心幼儿园开设少儿老腔班,培养孩子兴趣,发展少儿团16名,都是5~7岁的孩子。2020年,黄河老腔少儿团参加了央视全国青少年春晚的录制。

“县上正发展旅游业,将来会有更多游客来潼关,黄河老腔迎来了新的希望。”陈孝宽讲,他们艺术团每年都会创作十部左右新作品。《黄河谣》《咱们都是陕西人》《扶贫干部到咱村》等,既得到观众肯定,又紧贴时代主题。老腔艺术团也出了国,在新加坡、韩国等国演出,“吼”响在世界舞台。

初冬时节天渐寒,岳渎景区十里画廊的游客却不少。人们登高望远,鸟瞰洛河、渭河与黄河三河交汇的壮美,领略黄河两岸的风光旖旎。在五六公里外的黄河岸边,潼关黄河风景区、古渡坊景区,自驾游的人成群结队。

“黄河冲出晋陕峡谷后,被秦岭山地阻挡,突然折向东流,形成黄河唯一一个小于90度的急转弯,被称‘九曲黄河第一弯’。潼关恰好就在这山河交汇地,巍然屹立,傲视关中。急转的黄河如同母亲般敞开双臂拥抱这传奇的雄关……”潼关博物馆的讲解员茹小云为参观的人讲述着“黄河九曲抱关来”这一说法的由来。

潼关博物馆位于潼关古城东山景区,博物馆的建筑复原明清时期潼关古城的山河一览楼,再现了明清时期潼关古城的辉煌。据陕西华山旅游集团潼关有限公司主管程前方讲,潼关古城景区项目总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建设内容包括旅游休闲、民宿体验、历史文化展示、实景演出等。该项目一期有望2021年“五一”开园。完全建成后的潼关古城将依托潼关独特的黄河自然资源,成为西北地区独一无二的关、城、河一体的历史文化旅游胜地。

黄河老腔、船工号子、女娲文化、水运文化、天险军事文化……潼关最不缺的是文化。为进一步传承历史文化,展示民族精神,重振古关雄风,近几年,潼关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聚焦黄渭河沿岸旅游资源,坚持在保护前提下科学发展,开发“黄河、黄金、黄土地,古城、古关、古战场,大山、大河、大沟壑”生态和人文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围绕“一城三园一街(‘城’指潼关古城;‘三园’即三河湿地公园、岳渎公园、黄金矿山公园;‘街’指潼关古城内水泊巷)”和“十里画廊·慢游潼关”两大旅游体系,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游、休闲养生游、湿地风情游、关中民俗游。诗意潼关、画意潼关,翩翩走来。

千古雄关高举“生态旗”,走好“转型路”,打响“旅游牌”,富有潼关特色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时代新声”响彻在黄渭洛三河交汇处的上空。本版文/图均由记者吕聪采写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陕西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

本报讯(记者魏建军)近日,记者从陕西省林业局了解到,今年以来陕西省不断完善业务运行机制和响应措施,持续提升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陕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陕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三河交汇 奏响千古潼关时代新曲)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