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的泾渭分明作者供图
提到高陵,人们大多会想到“泾渭分明”,这个收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成语,一直以来,也是高陵人津津乐道的地方。
泾渭分明在高陵钓北村南,泾渭堡村东。我第一次近距离探访泾渭分明还是在20年前到高陵耿镇工作后。听同事们说,泾渭分明就在榆楚钓北村。1999年秋天,我约同事骑着自行车去探访泾渭分明。我们从耿镇沿渭河向西,骑到耿北渭河堤坝上时,同事指着河滩对我说,那边就是泾渭分明。望着河滩,茫茫的芦苇荡,高高的大沙堆,哪里是泾河,哪里又是渭河,根本分不清楚。那时候仅有耿镇桥和西铜高速桥连接渭河两岸,泾河还没有修桥,我们从西铜高速辅道骑到马家湾的泾渭堡村,这里是泾河南岸,村子东边那一片荒地就是泾渭三角洲,从这里到达泾渭分明最近,但面前是一片杨树林,杂草丛生,无路可行。既然来了,没看到总是不甘心,于是我站在泾渭堡村南边高高的土塬上向东望,透过树梢,远远地看到渭河的宽阔,细细的泾河水在沙堆之间汇入渭河,这是我对泾渭分明第一次模糊的认识。
过了几年,还是一个周末,我和朋友骑着电动车,从钓北村向南直达河滩,这一次是真正意义上探访泾渭分明。钓北村在渭河北岸,是泾河入渭河交汇处所在地。我们穿过村子,下一个大坡,沿着一条不甚宽阔的土路向河滩走,两边都是庄稼地,不时有拉沙车从河滩上来,电动车还要骑进地里避让。直到眼前出现一个一个沙堆,轰隆隆响的碎石机,朋友说到泾渭分明了。但是,已经到了河滩还是找不到泾渭分明在哪里,沙堆如山,一座连着一座,河道被分割成不同的区域,站在沙堆上,也仅能看到泾河一股细流在沙堆中绕行。走进泾渭分明,却没有看到壮美的景观,令人大失所望。
朋友是高陵人,从小就在泾渭河边长大,坐在沙堆上,给我讲述了《柳毅传书》中关于泾河的故事。泾河里有一条龙叫泾河龙,主宰着泾河的命运。泾河龙住在泾河源头六盘山东麓的老龙潭,泾河龙的形象也就是泾河的历史形象。千百年来,泾河龙时而飞身于深峡浅涧里,时而流连徘徊在长峡短谷中。由于整个泾河源为密林覆盖,而六盘山素有“绿岛”之称,故泾水在这里清悠绵绵。但是泾河的中下游途经黄土高原,向来就以泥沙多而著称。而渭水主要由秦岭山脉诸水汇流而成,水流湍急,地质坚硬,较之泾水就要清澈多了。
朋友讲的故事,其实就是千百年来渭水和泾水的清与浊的争论,但无论历史上如何变化,眼前的泾河是清澈的。
前几年,随着陕西省渭河治理工程的实施,渭河两边修建了河堤路,高陵打通了沿渭河主干路南一横路,泾河上游也架设彩虹桥,更是惹眼,一桥飞架南北,连通了泾渭分明两岸,拉近了泾渭堡和钓北村的距离,揭开了多年来蒙在泾渭分明头上的神秘面纱。
观看泾渭分明就有两条主路,一条是河堤路,就在泾渭河边,可近观;另一条是南一横路,在奉正原上,可俯瞰。
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白雪皑皑,泾渭分明以特有的自然魅力吸引着游人观看。眼前是一个巨大三角洲湿地,渭河水丰,浩浩荡荡从西南边而来,犹如一位壮汉子,渭河水在他那宽阔的身躯流淌着,奔流向东而来。河水在阳光折射下熠熠生辉,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而泾河犹如一位瘦女子,纤纤细腰,妖娆地从西北方向而来,涓涓流水,不缓不慢,用其纤纤玉指缠绕着渭河壮汉子,缓缓地融入怀抱之中,界限十分明显。这种泾渭河的阴柔与阳刚之美,在眼前演绎得无比完美,即使没有想象力的人站在高处俯瞰,也会被两条河的交融交汇的静美所震撼,也会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两边的湿地,绿草如茵,树林成带,沙滩上的白鹭起起伏伏,自然而祥和。
新闻推荐
颜真卿真迹首次经考古发现 在陕西一唐代贵族墓内出土,系其早期书迹真品
考古发掘出土的罗婉顺墓志。罗婉顺墓志的书丹者是颜真卿,文内自称为长安县尉。新华社发据新华社西安11月13日电(记者秦汉...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