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这是红马科技锂离子动力电池多元正极材料智能工厂内日常的生产画面。如此现代感满满的场景,在一线城市的高科技产品生产工厂中或许很平常,但在传统企业林立的韩城却引人瞩目。这家拥有西北地区最大锂电正极材料智能工厂、科技范儿十足的企业,竟然是从“煤海”中腾跃而出的一匹创新“赤骥”。
不转型,企业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不创新,市场生存能力会越来越低。红马科技母公司——陕西中汇煤化有限公司基于对传统能源行业市场困局的清醒认识,进军锂电材料行业,脱胎出了以高端技术和科技创新为“骨血”的红马科技。
“我们在国内同行业中率先实现智能工厂、智能仓储和从原料到产品一码到底。”红马科技董事长高彦宾满是自豪。
“电动牙刷、扫地机器人、电动助力车……您要是不‘out’,就一定感受过我们的产品带来的便捷和幸福!”高彦宾打趣道。据了解,红马科技每年生产2.5万吨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和2万吨前驱体,这是锂电池中科技含量最高的部分。目前中国3C数码、电动工具和航模等的锂电池,用的都是“韩城芯”!
赋“绿”:
钢铁和蓝天有个约定
“你猜它有没有在工作?”11月11日,站在陕钢集团龙钢公司450平方米烧结脱硫脱硝主控室前,企业生产指挥控制中心环保办的徐阳斌指着对面一座脱硫排放烟囱,笑着问记者。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碧蓝的天空下,一座红白相间的“大柱子”安静地伫立着,看不出烟囱模样,倒像是一座鲜亮气派的地标建筑。
“那就是处于工作状态的脱硫排放烟囱,只不过加入新工艺,达到了近零排放,看不出来罢了!这才叫真正的‘低调’!”面对记者怀疑的目光,一旁的技术人员解释。作为西北地区首个采用活性炭吸附一体化综合处理工艺且实现超低排放的企业,其建设的400平方米、450平方米烧结烟气系统是目前国内比较成熟的单脱硫反应塔和单脱硝反应器系统,工艺先进,对环境几乎“零负担”。据了解,龙钢公司投资10亿余元建成并投运的烧结烟气超低排放改造项目及煤气综合利用发电项目,是陕钢集团绿色升级进程中的标志性工程。
让天空更湛蓝——这是钢铁和蓝天的约定。为此,龙钢公司在绿色环保发展上当起了排头兵。近年来,龙钢公司累计投资31.5亿元,加大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应用力度,实现整个生产过程“出铁不见铁、运料不见料、行车无扬尘、空中无污染、地面更洁净”。
龙钢公司的绿色嬗变,只是韩城诸多能源企业逐“绿”而行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截至11月11日,韩城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5天,增幅全省第一。
延“链”:
让更多“银光”闪烁在黄河岸边
韩城一直有一个“钢铁梦”。2017年,韩城提出打造“西部钢城”构想,聚焦“千亿级钢铁产业基地”目标,加快钢铁前后端产业链布局。这引起了诸多钢铁企业的兴趣,很多企业纷纷落户韩城。
陕西友发钢管有限公司就是在那时加入黄河岸边“钢铁集群”的。11月11日,在友发钢管年产300万吨钢管项目生产区,一捆捆摆放整齐的镀锌钢管,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着耀眼的银光,也映衬着该公司董事长徐广友灿烂的笑容。
“我们打通了全产业链条,主要依托龙钢公司的700万吨产能,发展钢后产业。目前建设的项目是一次‘刚柔并济’的尝试,将塑料的抗腐蚀性和钢铁的强固支撑性完美结合,提高了钢管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徐广友介绍,友发钢管投资1亿元,建设涂塑、钢塑复合管车间,扩建焊管车间和环保车间。建成后,不仅可以增加25亿元产值,还将实现钢管产品链高端化升级,拓宽钢后产业市场。
谋定而后动。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现有产业资源依赖性强,产业发展中资源环境制约日益明显……不可否认,韩城目前还存在诸多发展短板,但发展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以问题为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蓝天下,黄河边,韩城在长大!
新闻推荐
11月14日,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观众在挑选特色商品。当日,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中国红色旅游博览...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