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样土养百样人,百样人喝百样酒。
贵州人爱喝酱香味白酒,典型代表是贵州茅台。山西人爱喝清香味白酒,杏花村汾酒酒瓶一开,香气便在鼻子下飘开。
而陕西人,最爱白酒的烈和醇。
对西凤酒,贾平凹在《老西安》里这样写道:“(西安)这样的地理环境,产生了秦嬴政的虎狼之师,产生了味道最辣的线线辣子和紫皮独瓣蒜,产生了最暴烈的西凤酒。”
这种和温柔两字毫不沾边的烈,在符合老陕口味的同时,却给西凤酒的“全国化”梦想带来了障碍。
要实现“打造百亿酒城”的目标,拘泥于陕西一个市场,难免出现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因此,西凤酒的“全国化”近年来被西凤集团越来越多地提上议事日程。正如西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正所说,要想抢抓名酒集中化的行业机遇,西凤酒要跳出陕西,建立全国化的战略思维。
9月9日,西凤酒专卖店落户孝义市,正式进入了山西白酒市场。这是西凤酒进军浙江等南方市场后,又一次开拓新市场。不过,山西历来是清香型白酒的主要消费市场,也是知名清香型白酒品牌汾酒的原产地,凤香型代表的西凤酒此番杀入汾酒腹地,要克服的不仅是销售难题,更是口味的“水土不服”。
“中国人喝白酒,各地口味千差万别。除了茅台、五粮液等名酒外,大部分白酒厂商的主要市场都在省内。同样,省外的白酒品牌也很难打入当地市场。因而,培养省外消费习惯和适应外地市场都是必不可少的举措。”陕西西凤酒营销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推广部部长邓宗平说。
西凤375是西凤集团着力培养外地消费习惯的品牌代表。这款被老陕亲切称为“七两半”的经典产品从20世纪70年代诞生至今,其包装风格和酒质口感都一直沿袭着老产品的精华,以一种具有浓郁陕西地方特色的文化情怀孜孜不倦地培养着外地白酒消费者新的口味和习惯。
在适应外地市场方面,今天的西凤酒多个系列,减少了纯凤香型西凤酒的暴烈感,增加了一些绵甜、柔和的特点。它们在保留凤香型白酒“清澈透明,醇香秀雅,甘润挺爽,诸味谐调,尾净悠长”特点的同时,流露出更多的温柔。
“我第一次喝西凤酒是1992年。那时的西凤酒有水的外形、火的内涵,一口入喉,一路到胃火烧火燎,让我震惊之余,甚至产生了‘惧怕’。”山西晋中消费者田彦说,“今年过年去西安朋友家又尝了一次,感觉口感绵柔了很多,更符合山西人的口味了。”
“以前说的烈酒辣嗓子,其实是因为酒精的勾兑,或者酿酒中各种化学物质的失衡。”在酒厂干了32年的酿酒师王群利说,“要让西凤酒更温柔,走上全国消费者的餐桌,更多的是酿造工艺要改善,比如储酒。西凤酒这样的纯粮食酒经过酒海贮存,酒中的各种物质如酸、醇、醛、酯逐渐达到平衡,乙醇和水分子紧密结合,辛辣味就会大大减少,喝起来就会感到绵甜爽口,且越放越醇香。”
借着这股温柔,西凤集团继续整合产品结构,稳步进军全国市场。“随着消费升级浪潮来袭,消费者对产品品牌、产品品质的关注度明显提升。老名酒是老祖宗留下来的‘金饭碗’,既需要传承,又需要创新,不断追求更高的品质。西凤酒将掌握市场发展趋势、洞察消费者需求、挖掘潜力市场,铸造以凤香型为基因的西凤未来。”张正说。(陕西日报记者 申东昕)
宝鸡新闻网最新原创作品:
宝鸡火力全开
新闻推荐
biang(音二声)陕西有种面叫“biangbiang面”,完全是陕西人的独创,试过一切输入法,均打不出这两个汉字,该字形太复杂。真不知道...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