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体验展区
本报讯(记者赵明石喻涵)12月17日,陕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峰会举行。无论是陕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峰会签到现场,还是2020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体验展区,处处体现着“文化+科技”,科技也让文化“触手可及”。
在西安高新国际会议中心一楼峰会签到现场,别具匠心的签到板引人注目。与会嘉宾不再是和往常那样,找合适的地方用笔签名,而是直接用智能笔,在屏幕右下角的小电子屏上签名,然后嘉宾名字就会漂浮在大屏上。既环保,还成了一处风景。
现场,一大批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优质企业带来“看家本领”。西安三角犀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产品是三江源国家公园VR虚拟现实展技术。
“从三江之源到无人区,不仅仅是青海湖,茶卡盐湖,门源花海……可以去可可西里约会藏羚羊,去三江源看繁若星空的美丽海子。”产品经理李阳一边操作着机器,一边解说着,它可以让因为客观条件而难以展示的自然景观、动植物用虚拟现实的方法展示。游客戴上AR眼镜,就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一处处旧址,一件件实物,一座座纪念馆,一个个故事……戴上VR眼镜,进入虚拟现实空间,延河水、宝塔山便真切地展现在眼前。伴随着耳边传来的讲解声,记者的视线上下左右移动,720度全景影像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不止VR、AR等先进技术能让人们领略未曾见过的风景,打开手机下载一种软件,“扫一扫”,就可以看到何尊的“前世今生”。
“让文物‘活’起来是‘互联网+文物’的表现形式,只需要一部手机,扫描照片,鎏金铜蚕等国宝级文物就能立体的出现在手机上。”西安新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商务经理赵千雨拿着手机展示说,不仅可以旋转屏幕360度观看,点击手机屏幕,还能深入了解其中的构造和故事。
文化科技融合赋能传统文化。这不,热播电视剧《装台》火了西安美景美食的同时,也更好地推广了秦腔。在“友戏君”全栈式无穿戴AI视频捕捉技术展示区,记者看到穿着便装的人站在一台设备前唱戏,视频里就会变成穿着戏服在唱戏。
“现在年轻人对短视频、对于虚拟影像的爱好越来越多,我们顺应时代潮流研发交互性产品。”西安凯创韵风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寒表示,现在很多年轻人爱好短视频和虚拟影像等,能否将传统戏曲,比如秦腔研发出一套系统来,供年轻人采用。“因为戏曲要求比较高,需要一些行头,限制了年轻人和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机会。所以我们就研发这套系统,首先面向中小学生。让他们穿着校服,就可以变成戏曲中的带妆人物。其次也有利于年轻人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内容融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魏建军)12月16日,陕西省工信厅在西安举办“全省汽车产业协作配套对接会”,省内各地市工信部门、整车及零部件企业...
陕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陕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