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苹果已成为陕西省的亮丽名片。(资料图片 记者 尚洪涛 摄)
■记者朱雪娇
世界苹果看中国,中国苹果看陕西。如何更好地撬动“苹果经济”,将陕西苹果产业做得更大更强?12月23日,省政协围绕“加快推进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议题召开月度协商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基层代表与政协委员、党派团体代表一起,为进一步提升陕西省苹果产业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议政建言。
今年9月-10月,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联合省农工党,邀请省农业农村厅、省气象局、陕果集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学者组成专题调研组,先后赴山东、辽宁、甘肃3省和渭南、延安、铜川、宝鸡4市的16个县(区)、57个现代果业示范园、合作社以及果品加工、储藏和销售企业考察调研。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呼燕说,通过调研发现,从全省情况看,陕西省苹果产业发展已迈入快车道,但从全国来看,既面临山东、甘肃、辽宁等地竞争的压力,又存在自身提质增效和新旧问题交织的矛盾,一些短板问题亟待突破。
比如陕西苹果“早熟缺、中熟少、晚熟多”的结构问题依然突出,富士品种一家独大、占比超过70%,品种结构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果园采摘作业过程中机械设备使用很少,需投入较多人力等。
调研组建议,陕西应加快调整苹果品种结构,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加大绿色、黄色品种比例,做到适区适种、适地适栽,从源头上增强错峰销售效益,推进全省形成优势互补的苹果品种结构。因地制宜发展肥水一体化系统、秋雨春用果园贮水等节水种植模式,加快推进果园机械化作业,鼓励发展“果-畜-沼”等生态循环果园模式,改善修复果园生态环境。
调研组建议,陕西要统筹果品冷链物流建设布局,在苹果主产区周边配套建设大规模、高标准冷库群和果品分拣设施,确保苹果采摘后第一时间入库,全面提升果品储藏能力、错峰销售实力和市场均衡供应能力。推进“互联网+”营销模式,积极帮助电商企业发展壮大,不断拓宽果品网销渠道,提高陕西苹果知名度。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霍学喜认为,陕西苹果效率提升的潜力非常大,而突破口则在提升产业组织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方面,他建议,应促进苹果产业组织适度规模化,改变目前小规模碎片化组织体系。
霍学喜说,陕西苹果生产布局还处于调整期,建议“十四五”期间按照丘陵沟壑区、渭北高原区、关中渭北交错区3个板块,尽快启动苹果品种、砧木及砧穗组合区域试验工作,为重新规划全省苹果优生区、适生区、次适生区、非适生区奠定可靠的基础。
省政协常委、海升集团董事长高亮说,陕西从2004年到现在审定和引进的品种超过二十多个,但在新品种的产区适应性、规模化推广和市场认可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果园的更新换代也势在必行。
高亮认为,现代农业是资本、技术、管理、品牌密集型产业,要使苹果产业从产量、质量、成本、价格、收益各个层面整体提升,必须要加大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的投入。为此建议:由省政府主导,成立“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基金”,分阶段、分板块或分区域逐步投入,从最薄弱的板块先投入,从最影响产量质量的板块先投入,从科研、示范、到推广的机构都应得到基金扶持,从根本上解决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新闻推荐
“队员们展现了不畏艰险的品质,把重力测量推到了珠峰峰顶,这是人类首次在珠峰峰顶开展重力测量”“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
陕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陕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