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 成都市 绵阳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资阳市 宜宾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雅安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广安市 巴中市 眉山市
地方网 > 四川 > 四川新闻 > 正文

编者按:2014年初,在通川区四届三次党代会上,新一届通川区委响亮地提出大力实施“通川教育三年振兴计划”,持续快速推进通川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来源:达州日报 2016-09-01 00:00   https://www.yybnet.net/

通过向学校放权、给学校松绑,通川教育步入新天地,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班额”化解卓有成效,教育品质全面提升……

与此同时,通川区通过造就专家化的校长队伍、培育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推进校长教师交流互动等措施,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敬业、奉献、爱生的优秀校长和教师。

在我国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展示“通川区教育三年振兴计划”实施取得的丰硕成果,营造浓郁的尊师重教氛围,达州日报与通川区教科局专门联袂开设“实施通川教育三年振兴计划——我奉献,我参与”栏目,隆重推出通川区优秀校长和教师系列报道,对通川区部分优秀校长和教师进行集中宣传报道,充分展示通川区校长和教师的时代风采。

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甘将心血化时雨 润出四小一片红

——记通川区第四小学校长侯红英

“每个黎明,我清晰地感受到肩上的重担与责任,和学校同事们共同收获着经验与教训。每晚翻几页书,读几行字,从中汲取营养,以滋养自己的底气。然后轻轻地闭上眼睛,让每幅画面在眼前呈现,由模糊到清晰,一天的尘世喧嚣就进入了一个宁静的世界。就这样沐浴着书香入梦,梦中充满了思考!”

侯红英校长深有感触地说完上面的话,然后沉思片刻,又话锋一转:“我感觉这两年学校变漂亮了,老师们更精神了,孩子们成长了,但我却不敢看自己两年前的照片了。”

看似玩笑的谈话,却让人心生敬意。在大家眼中,侯红英除多了一些沉稳与内敛外,依然那么美丽、温婉与淳朴。

化解“大班额”

打造民生教育

2014年7月13日,侯红英担任通川第四小学校长和党支部书记。此时正是学校面临困难最大的时期,走上岗位的她立即投入工作,逐一了解学校的全部情况,敏锐地感觉到肩上的重担、发现了束缚学校发展的桎梏,同时也发觉到学校难得的发展机遇。

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化解大班额,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会议精神,率先“积极化解大班额,实施小班化教学”,侯红英认为,通川区四小应立即行动,利用扩建后的资源优势,将化解“超大班额”这一民生工程进行升华。这一大胆构想却遭到了一片质疑与反对。但她义无反顾,首先统一领导班子思想,再说服教师,然后深入一线,走进社区、走近家长,作宣传、讲利弊、出实招,让社区干部、学生家长参与公开透明的抓阄、分班、师资调配等。不久,通川区四小率先化解了“大班额”,实现了“小班化”育人,落实了教育公平、均衡原则,实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平台”的办学目标。在此项工作中,通川区四小以“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做到起始年级严格执行45人左右的标准班额;二是将原来的大班通过随机抽取,分流成50人左右的标准班,让学生有了更加宽敞、舒适、自由的学习生活空间。

目前,通过系列措施,小班化、精品化教育逐渐成为通川区四小的特色,学校发展也迎来新机遇。随后,侯红英又带领教职工一起美化校园环境、打造校园文化、提升办学理念、广开对外交流、塑造良好教师团队、建构课程特色,让通川区四小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办优质精品学校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校长的思想素质、校长的业务能力决定着一个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办学质量。两年来,侯红英致力于学校硬件建设,走精品化道路。但资金短缺,人员紧张,可谓困难重重。面对这一切困难,侯红英并没有却步,而是千方百计想办法寻求帮助,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得到了上级部门在各方面特别是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很快,学校对校门进行了改建,并建设标准化教室42间、各类功能室13间,包括声乐室、器乐室、形体室、西画室、国画室、美工室、微机室、科学实验室、科学影像工作室、录播教室、艺体学术厅,还建有多功能运动场、足球场、篮球场,以及川东地区唯一的小学科技馆和少有的图书馆。同时,学校班班有白板、处处有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丰富,各类教学器材标准化配备,为学生学习成才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侯红英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她的倡议下,校园内开辟了主题不同、形式多样的文化长廊,以名人名言、古诗词宣扬正能量,激励全校师生奋发进取。

为了尽快给广大师生一个舒适优雅的学习、工作环境,两年来,侯红英事牺牲了几乎每一个休息日和节假日,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一心扑在学校工作上。“甘将心血化时雨,润出四小一片红”,正是她这种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

提升学校品位

办特色教育

学校选择什么教育核心?什么教育最适合通川四小?对此,侯红英多方考察,反复琢磨,结合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通川区四小发展的实际,侯红英最终确立通川区四小要以“创唯创能,情智共生”为文化核心,让每一个生命“做最好的自己”,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形成独具特色的“通四教育”品牌。近年来,通川区四小在科技与艺术教育方面可谓硕果累累、喜报连连,这也让四小人更加信心满满,斗志昂扬。不容置疑,通川四小最适合的、最有效的、极具个性的教育是:让每一个生命自由舒展!

侯红英是一位理念先行、思想出新的专家型校长。当教师时,她获得“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四川省首届省级骨干教师”、省骨干培训班“优秀学员”、“达州市师德先进个人”、“达州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达县地区“优秀中青年教师标兵”、达县地区“‘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先进工作者”、达县地区“推普工作先进个人”、通川区“优秀共产党员”、通川区“名教师”、通川区“优秀辅导员”等荣誉。当校长后,她赢得了全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拥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采访中,通川区四小一位执教40多年的老教师刘季雏如是说:“侯红英是个好校长,她的到来,是孩子们的福气!” 

□何文成

春风化雨育桃李 初心不忘抒情怀

——记通川区民族小学校长陈永华

陈永华,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先后担任通川区六小科研主任,通川区二小副校长、工会主席,现任通川区民族小学校长。近年来,他四次获得市、区教育科研成果奖,数篇教育科研论文公开发表;他还多次被评为通川区优秀党员、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区优秀校长,在通川区教科局对校长的考核中连续4年获得优秀。

在2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陈永华以高尚的师德、勤奋好学的精神、精湛的教学技艺、爱生如子的情怀和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师生的喜爱、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学生们的“第三家长”

1996年8月,陈永华被分配到通川区第六小学工作,从此踏上了教育征程。风华正茂的他工作积极负责,为人谦虚进取,赢得了学生的爱戴、领导同事的赞扬,并很快成为学科教学骨干。“从那时开始,我就觉得自己是为教育而生的。因为我太喜欢学生、太喜欢课堂了!我希望每个学生都能被我施以正面积极的影响,即使只有那么一点点。”这句话成了他二十年来热爱教育,矢志不渝的初衷。

作为教师,他觉得着力点就是爱学生。他当过班主任,做过教研组长,担任过教科室主任、副校长,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他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课堂上,他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巧妙的教学设计,将一节节数学课变得妙趣横生、精彩不断。课堂外,学生都拿他当大哥哥,经常跑到他的宿舍,同他一起做饭、聊天、游戏。中考前,学生让他参谋选学校;高考后,学生让他参谋选专业。学生们都说:“陈老师是我的‘第三家长\’。”

学生发展的“铺路石”

2011年9月,陈永华走上了通川区民族小学校长的岗位。

初到民族小学,学生冷漠、羞怯的形象给陈永华校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心疼这些孩子们,孩子不应该是热情、开朗、阳光、自信的吗?是什么让孩子们看上去如此自卑呢?陈永华决定要改变他们。没当班主任,不能直接给学生施以影响,那就给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近几年,学校加大建设力度,每个建设项目他都亲自参与设计规划、选材、监督施工。在他的努力下,学生的学习条件、活动环境越来越好,学校配齐了音乐室、美术室、计算机室、实验室、阅览室等功能室,这在城区薄弱学校无疑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如何让这些“硬件”充分发挥作用,让孩子们能真正收益,自然又成为了陈永华最重要的工作。他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学校里特别优秀、发展全面的学生少,在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孩子也不多,于是,他便毅然决定暂时放弃培养“高精尖”学生,先想办法激发更多孩子的参与热情、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他亲自参与策划组织了一系列门槛低、参与面广的活动:口算比赛、画图比赛、写生字比赛以及读课文、讲故事比赛;举办系鞋带、包书皮、叠衣服、刮土豆、整理书包等生活技能比赛;还因地制宜地开展体操、跳绳、踢毽、三对三篮球、拍皮球等体育比赛。除经常举行一些类别多样的活动和比赛外,对有特长的学生,学校还专设100个宣传板,让他们的特长也有发挥之地;没有任何特长的学生,只要遵章守纪,学校每周也会把他们评为“文明之星”。

几年来,陈永华坚持“从小处着眼”的理念,采取组织小活动、海量激励等措施,让孩子们积累了知识,提升了能力。他们变得活泼、开朗,不再胆怯,不再害羞,散发出自信的光芒。

孩子品行习惯的“导航员”

“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我们学校的孩子,绝不能在这方面吃亏!”在分析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特点后,陈永华提出了“从小事做起,培养点滴好习惯,让孩子成为更有素养的城市公民”这一简单朴实的育人理念。

学校用细化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孩子的行为、培养孩子的习惯,通过举行文明礼仪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考试等手段来引导孩子们的言行。一年级新生入学时,学校会花很长的时间对孩子进行入学教育,从怎样收拾书包、怎样上下楼梯、怎样使用扫帚和拖把等,老师都会亲自示范,反复演练。为了让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得到及时的制止和纠正,学校还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备的学生行为习惯监督体系。

准确的定位、精细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通川区教育均衡发展暨全区教育三年振兴计划推进会”在通川区民族小学召开;2016年,该校“积跬步至千里,聚细流成江海——通川区民族小学德育教育模式探访”的专题文章在《达州日报》上刊登。

“养成好的品行和习惯,会让人终身受益。我作为校长,就给学生当个暂时的‘导航员\’,及时给他们纠偏。”这就陈永华对学生最长远的关爱。

教师发展的“引路人”

在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中,陈永华带领学校老师采取“走出去,开眼界;牵红线,促交流;引外援,寻突破”的方式,强化教师培训交流,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业务能力大幅提升。

几年来,在陈永华的带领下,通川区民族小学各项工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陈永华并未就此止步,“慢教育,微生长”的学校文化品牌建设,是他正在续写的答卷。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陈永华将会以他对教育无比挚爱的情怀,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继续默默地耕耘在基础教育的沃土之上。

□本报记者 王万礼

新闻推荐

“六微”创新学法形式 “六小”提升普法效果

本报讯今年以来,通川区不断创新学法形式,将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变为丰富有趣的法治故事、法治影片、法治演出等,积极为干部群众提供形式新颖的学法平台,切实增强了干部群众学法兴趣,提升了法治宣传效果。...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编者按:2014年初,在通川区四届三次党代会上,新一届通川区委响亮地提出大力实施“通川教育三年振兴计划”,持续快速推进通川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打造区域教育高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