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蓝、双彩虹、七彩云、棉花糖白云……今年,这些东西被宜宾市民刷爆了朋友圈。
“欢迎来宜宾看蓝天白云!”这句在几年前看来有些不靠谱的话,如今却让市民引以为傲。
回想几年前频繁出现的雾霾天及“污浊”的空气,宜宾这个“气质差生”成功逆袭有何奥妙?宜宾治污到底神在何处?
■ 灰头土脸 治污“等风来”
从小生在宜宾、长在宜宾的张大爷,已经在这个城市居住70年了,对于宜宾市区的空气污染,张大爷很有发言权。“我记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宜宾的冬天随处可见冒黑烟的烟囱,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空气中散发着刺鼻的煤烟味儿。”张大爷说,那个时候娃娃们流传着一首儿歌,说是“太阳和月亮一个样,白天和晚上一个样,麻雀和乌鸦一个样,鼻孔和烟囱一个样”。
“那时,整个城市就像被黑锅盖盖住了,出去一趟,脸上全是灰尘,两个鼻孔都是黑的,空气脏得很。过去,宜宾治理空气污染基本靠‘等风来’,刮上一场大风,才能看到蓝天。”张大爷直言。
■ 绿化除尘 还蓝天本色
在大气污染中,粉尘污染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在山石开采和石膏粉生产企业,稍不注意就可能粉尘满天飞,远远看去,厂房车间就像是笼罩在烟云中的“城堡”。为治理粉尘污染,宜宾市环境保护局对山石开采和水泥生产企业进行了整治。
在开展综合整治前,某水泥制造企业粉尘污染严重,还没走到水泥厂,就会看到满天的粉尘,跨入大门,更是会满身沾满粉尘。“之前水泥厂周围两三百米内都是粉尘,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了影响,3年前,水泥厂开始购置环保除尘设施,将飘出去的粉尘回收再利用,经检测达标重新开工。”该企业一名职工说。
除了购置环保设施除尘,各企业还在周边进行植树绿化,种植了杨树、梧桐等绿化树苗。宜宾市实施了绿色通道、荒山造林、村镇绿化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据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宜宾强化“生态细胞”创建,生态县(区)创建通过率全省第一。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乡镇47个,年内又有6个乡镇通过了国家级、26个乡镇通过了省级生态乡镇验收,成功创建生态小区117个,县级以上生态村1700个。全市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8个,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2.81%。长宁蜀南竹海和屏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推进有力,更加规范。 ■ 硬化洒水 防扬尘污染
以前,路过建筑工地,看到的景象往往是扬尘遍布,几乎看不到建筑工人的脸。在现在的宜宾的建筑工地上,没有了漫天的扬尘,也看不到遍地的土渣,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空气,干净整洁的路面。
为改善环境质量,杜绝工地扬尘污染,宜宾相关部门开展了城区房屋建筑工程扬尘治理集中行动,要求建筑工地路面硬化,并采取定时洒水、覆网覆盖等方式,将可能飞舞的扬尘扼杀在“摇篮”中,为工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工作环境。
为提高房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有效降低施工扬尘污染,有关部门对中心城区118个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进行了整治督导,要求进出车辆必须进行洗刷,采取了喷淋、视频监控措施等,对扬尘治理不留死角。此外,施工现场四周还设置了围挡墙,全封闭施工。
■ 节能减排 实施关停搬
大气污染治理的一大重点是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宜宾市环保部门重点抓电厂、水泥厂脱硫脱硝改造。为解决燃煤发电产生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粉尘等有害物质,减少酸雨、雾霾的产生,四川双马宜宾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四川中电福溪电力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购进环保设施进行降氮脱硝、烟气脱硝等。
据市环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宜宾逐步关闭停产、搬迁升级中心城区宜宾纸业公司、四川天竹公司、宜宾天原公司、三王皮革等企业15户;关闭了四川华电宜宾发电公司、黄桷庄电厂两个企业热电机组65万千瓦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淘汰火电、建材、造纸等10个行业共72户“两高一资”落后产能企业。建成投运一系列烟气脱硫、降氮脱硝工程和废水处理工程。
为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市环保部门全面推进宜宾市机动车工况法环保检测线建设和全市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公开招商选择投资运营商工作。“十二五”期间,宜宾市共核发新注册机动车环保标志108564张,新注册机动车环保标志核发率继续保持100%,保持全省第一。
■ 成功摘帽 市民好惬意
“今年1月1日至8月20日,宜宾市中心城区达到二级及以上天数共172天,达标比例为73.8%,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与去年同期相比,除臭氧略有上升外,各项监测指标浓度平均值均有所下降,其中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分别下降11.5%和14.6%。”据宜宾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有关负责人介绍,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心城区达标天数增加6天,达标率提高5%。“十二五”以来,宜宾中心城区环境质量逐年好转,特别是二氧化硫下降明显,酸雨频率显著下降,已成功摘掉“两控区”(二氧化硫控制区和酸雨控制区)帽子。
“最近这两年,宜宾的天变蓝了,云也白了。”居住在南岸西区的杨先生说,“如今,每一个宜宾市民走出家门,看到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彩,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时,都感到很惬意;行走在大街小巷,衣服上的尘埃少了,鞋子上的灰尘也比以前少了许多……”
走在市区街道上,看到身穿橘红色衣服的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喷雾车、洒水车不时从身边驶过,喷出水雾时,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张翔 晚报记者 叶晓姝
新闻推荐
当今,不少老年人热爱健身,关心健康。有老年读者近日咨询晚报,了解有关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新政策,“听说国家、省、市12部门分别印发了相关文件,要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记者了解到,国家体育总局等12部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