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职教园区鸟瞰效果图
作为政府重要的投融资平台,市国资公司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功能和作用,积极创新创造项目投融资建设新模式,始终坚持以市场化手段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重大工作,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有力保障了全市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推动西南职教园区、秦巴物流园区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加快建设,迅速成为支撑达州未来支柱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全力打造未来经济发展引擎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达州市大批传统产业亟待转型升级。依托相对优厚的人力、区位优势,市委、市政府把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放在了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教育等领域,西南职教园区与秦巴物流园区“一文一武”,引领着达州未来发展的命脉。
站在达城凤凰山顶举目北眺,占地5000余亩的西南职教园区雏形初现,这座总投资约35亿元,规划以职业技术教育、配套产业为主,集商业服务、医疗卫生、居住于一体的职教产业综合新区里,规划入驻的11所中高职院校中,先期入园的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基本建成即将迎来首批师生搬迁入驻,达州中医学校、市高级技工学校、达川区职高正加快建设。园区以打造川渝陕结合部职业教育基地为目标,建成后将能有效形成北城新区、职教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城一体互动发展大格局,并能最大限度放大达州的人力资源优势,使达州实现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的转变,推动全市教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为达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而在城市的西南角,总投资近100亿元,规划面积25.6平方公里的秦巴物流园区,随着“一纵三横”道路框架的逐渐成形,各个功能区块开始逐渐清晰。园区由物流地产开发区、铁路货站和物流产业园组成,以建成川渝陕结合部区域性物流枢纽和川东北物流核心增长极为目标,建成后将成为以铁路为支撑,公、铁、水、航为一体,集展示交易、分拨分销、仓储运输、增值加工、多式联运、保税物流、电商物流、孵化培育八大功能的现代物流园区,必将成为达州产业转型升级和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的重大功能平台,其内布局的产业必将成为达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按照最保守的统计,园区建成后,未来每年将为达州带来超过千亿的GDP,利税将超过50亿,足以撑起达州产业发展的半边天。
作为西南职教园区和秦巴物流园区建设业主单位,市国资公司积极破解建设资金“瓶颈”,以融资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创新创造,采用“投融资+施工总承包”和PPP建设模式,按照市场化投融资建设模式,引进合作建设单位,引领撬动社会资本近60亿余元,快速推进两大园区建设。同时,坚持“招大引优”的思路,启动秦巴物流园区整体招商工作,力争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实力雄厚的大型物流集团企业入驻园区,共同加快川渝陕结合部综合型物流中心建设步伐,着力打造达州未来发展最强有力的新引擎。
全面构筑支柱产业发展支撑
在打造达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的征程上,市国资公司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乘势而上,积极谋划“产业兴企”战略,在干事中创业,努力实现转型升级的华丽转身。随着项目建设纵深推进,公司将适时介入教育、文化、物流等多个产业,逐步从单一的项目推动主体发展成为项目招引、建设、营运、管理等“多位一体”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主体,强力支撑起达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走上质量与速度、规模与效益、当前与长远并举的持续发展之路。
国资公司从2015年6月接手秦巴物流园区建设,到探索采用PPP建设模式,至组建PPP项目公司,进而全面开工建设园区“一纵三横”道路,仅用了8个多月时间便实现破题,此后不到半年便完成投资3.5亿元,多处节点工程即将在10月份完成,2018年10月干道将全面建成投入运营。与此同时,园区招商也进入了产业整体招商的实质阶段。
从当前进度来看,市国资公司此前提出的秦巴物流园区“三年现雏形、五年成示范、十年树标杆”目标完全有望提前实现。
届时,这一以达州为中心,辐射川渝陕等周边区域,秦巴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宗商品与日用消费品分拨集散基地,将在西南职教园区每年数以千计的高端人才资源支撑下,凭借年交易额40亿元的智慧物流服务平台、100亿元的电商快递产业园、180亿元的特色物流产业园、100亿元的秦巴物流总部基地、70亿元的供应链集成服务基地、120亿元的多式联运服务基地、150亿元的物流会展中心、60亿元的三农物流中心、100亿元的冷链物流中心、20亿元的保税物流中心、50亿元的仓储配送中心、30亿元的综合配套中心,形成达州最有力的支柱产业发展支撑平台。而市国资公司也必将在达州未来支柱产业发展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自身“造血”功能大大增强,真正做实做大做优,进而发展成为达州市乃至全省有实力、有影响力的投融资平台。
奋力实现持续滚动良性发展
“要干事,就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苦干实干,干一件、像一件、成一件;要干大事,一要讲政治效益、二要讲社会效益、三要实现可持续,绝不能给政府‘摆摊子\’、‘撂担子\’”,这是市国资公司一贯干事的原则和宗旨。
从西南职教园区到秦巴物流园区建设,从达一中老校区综合改造工程到汽车北站公共停车场连片建设,从投资组建西气联合天然气交易中心到探索央地合作勘探开发页岩气,从自身建设项目融资到为营达、达开快速通道等项目融资……国资公司始终讲政治、顾大局、重担当,每个项目、每项工作、每笔融资都按既定目标推进。
近年来,国资公司通过“贷款+基金+PPP引进社会资本”的“1+N”模式,加强与国开行四川省分行、四川省农业发展银行、成都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对接、友好合作,累计融引资80亿余元,及时解决重大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和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但同时,公司对项目融资成本、项目收益、偿债方式及下步发展等作了长足思考和规划,避免陷入借新还旧的恶性循环。针对项目建设,提出以项目养项目,通过项目建设集聚土地等资源,壮大公司资产规模,继而通过发行企业债、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走上可持续滚动式良性循环发展轨道,从而降低融资成本,为政府节约资金,同时,避免债务沉重而制约发展。
凭借科学的偿债机制,国资公司负债率控制在了合理健康的范围,过去非常艰难的对外融资工作也转变为投资者主动送资金上门,国资公司将工作重心转为降低融资成本,将秦巴物流园区投资综合回报率由协议签订的8%通过磋商降到了7%以内,节约了政府投资成本,同时为项目建设节省了大笔宝贵资金。
制度为桨廉政作帆保驾护航
国资公司能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安全行驶、扬蹄奋进,一靠领导重视,二靠党建引领,三靠队伍善战,四靠平台树人,五靠制度严管。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充分信任,大力支持国资公司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国资公司在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依法治企、企业文化、干部队伍、制度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公司把重大项目建设第一线、融资工作最前沿、国企改革深水区作为“练兵场”、“较量场”,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于自律,引领职工紧紧扭成一股绳。
强化制度的制衡和约束作用,在项目建设,资金(资产)管理、质量、安全、廉政等方面构建起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综合管理体系,形成了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管钱的健康机制;特别是针对重大项目建立的系列制度办法,以及主动接受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的监管、监督,依法依规办事,为全市其他项目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样板。
回首过去,不忘初心,展望未来,砥砺前行。国资公司作为助推达州加快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主力军”,肩负着达州市“十三五”规划中创新资源合作勘探开发的历史使命,“下一个五年,就是要以做好现有版块为基础,打牢更加厚重的经济基础、资源基础、技术基础、人才基础,进一步强化内生动力实现可持续滚动式发展。”
□刘春英 本报记者 罗丹
新闻推荐
创新发展模式 助力脱贫攻坚 ——四川天王牧业集团助农增收纪实
——四川天王牧业集团助农增收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