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同台秀才艺。关于“自由”
——“快乐星期五”,让孩子们爱上“选修课”
一个到海边旅行的人看到一个本地人每天在岸边喝茶、钓鱼,就问:“你为什么每天在这里浪费时间,而不去努力工作赚钱呢?”
本地人问:“我为什么要努力工作赚钱呢?”
旅行者说:“赚了足够多的钱,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如果我有了足够的钱就可以到处旅行啊,你喜欢做什么呢?”
本地人费解地说:“我喜欢喝茶、钓鱼啊,我现在就可以做这些事了,为什么要等到多年以后呢?”
与故事相同,我们现在的教育模式也存在这样的误区,孩子们要经过十几年奋斗考上大学,然后才能回头去找寻失落已久的兴趣爱好,才能享有自由选择自己喜欢课程的权利。
王晓波说:“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孩子们‘喝茶、钓鱼的权利\’搁置到多年以后呢?孩子们为什么不能在上学伊始就享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呢?”
带着这样的理念和信念,她带领四小团队,在学校开创式地创办了“快乐星期五”校本选修课程。
课程设置“特立独行”,在攀枝花市教育领域属首创。
课程由学生和家长协商决定,有篮球、垒球、拉丁舞、形体操、演讲与口才、创意儿童画等个种类,以艺术、科技、体育为主题,每个学生一学期可自主选修一门。
课程时间:每周五时至时,不占用课余时间、不占用必修课时间、不占用周末时间。
王晓波说:“我们所做的,就是把少年宫搬进学校,让孩子在小学阶段接触尽可能多的艺术种类,从而让孩子发现和培养自己钟爱的艺术种类和能力”。
从年开始,学校按学生的申报进行了门艺术、体育、语言、文字等课程实践探索,经过一年最后浓缩为门课程。
拿到“课程选择意愿单”,家长们第一反应:这又要花多少钱啊?四小的回答是:不收费。
为了快乐星期五,王晓波说:“学校外聘了三分之一的专业教师,扣除城市少年宫学校获得的教育拨款,学校经费缺口仍然很大。但为了把它办成学校的一个‘招牌活动\’,我们仍另辟蹊径,全力打造,背后艰辛不胜枚举。”
年春季学期,“阳光阅读”推出,更加丰富了“快乐星期五”内涵。课程在继承亲子阅读和群文阅读的基础上,把每周星期五下午午读课和下午第一节课,确定为学校统一阅读时间。
“阳光阅读”课程以“双线并进”的形式,以课内单元整组确定议题,每个年级根据学生特点找到本年级阅读的切入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如:一年级的亲子阅读,二年级的《千字文》诵读,三年级的《三字经》、古诗诵读,四年级的《论语》诵读,五年级的好书推荐,六年级的经典品读。
在书海中畅游、与同学唇枪舌战谈论经典,在舞蹈中翩翩起舞,在合唱中尽情放歌,拥抱绘画科技,在操场上与球类游戏······到今年,“快乐星期五”校本课程选修已经在四小正式开展了近两个学年。
孩子们说——“星期五”是他们的“灵魂解放日”。
给孩子们讲好“长长的故事”,不是一件简单的、一蹴而就的事,它漫长而充满艰辛和挑战。
要完成这个讲述过程,达到最终的目标,不仅需要好的讲述者、精彩的故事蓝本,更需要贯穿始终的强大思想引导,以及详细而成体系的讲述方案。
市四小提炼出了“阳光六年,多彩一生”的办学理念,打造“阳光五品文化”建设框架。
“阳光五品文化课程”围绕“阳光”这个核心词进行设计打造。根据学校“阳光”育人理念,结合攀枝花地方特征,阳光的色彩和温度,一个以阳光生态文化、阳光教师队伍、阳光德育建设、阳光活动课程、阳光课改课程为主体骨架,构建起来的“阳光五品文化”建设框架便应运而生。五品文化互相联系,环节相扣,分三个阶段逐步实施。
庞大的课程体系,既包括阳光阅读、阳光课堂为代表的文化课程,也包括以阳光少年“养成教育”、“凤凰讲坛”、“社会实践”、“阳光攀枝花”、“快乐星期五”活动等为代表的德育、艺体和科技课程。更将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和阳光生态文化建设纳入其中,既有顶层设计,又有现实路径,更有保障措施,从而让故事的讲述方案更加清晰、丰满和具有可操作性。
“友善关爱、积极向上、自信坚韧、快乐幸福、和谐希望”的阳光人生理念和生活态度深植教学。
老师:作为攀枝花人,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攀枝花有哪些标志性的符号?
学生:有攀枝花树、攀枝花的水果、金沙江、连绵不断的大山还有攀钢和磁铁矿石……
老师:如果你是一个桥梁设计师,你会为攀枝花修建怎样的桥梁呢?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画纸上画出来吧……
这是市四小美术创作室阳光之旅《创意儿童画》课程中的一段对话。
“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家乡,传承家乡的历史,以家乡为荣。”是四小校本课程文化建设的一个独特的理念。
“凤凰小学”是四小最初的名字,始建于年,因紧邻凤凰小区而得名。王晓波觉得,这个名字有着浓厚的攀枝花本土“味道”,“凤凰”是吉祥、幸福的;凤凰的进取精神,如四小一般,处于逆境而奋斗不惜,可以看做传承是阳光花城攀枝花本土文化的一个意识“图腾”。所以,他们一直在向上级教育部门申请恢复这个“曾用名”。
与此同时,他们不断加快本土化课程的创建“脚步”。
推出《阳光之旅》美术社团,将攀枝花本土文化知识与校本课程融合。课程巧妙的将攀枝花本土的文化元素用绘画、剪贴、手工等艺术表现形式教授给孩子们,达到弘扬攀枝花建设者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塑造学生坚毅性格的目的。
《桥梁博物馆》、《英雄之花——攀枝花》、《烈焰凤凰花》、《千年之花——苏铁花》、《绚烂钢花》、《苴却印象》、《三线建设》、《祖辈的激情》、《城市的脚步》等等单元课程,也都带有浓烈的攀枝花本土特色。
每一课程的设置,背后都经过调查研究。“黄青素数学工作室”、“语文工作室”、“班主任工作室”“美术工作室”等,这里是研究校本课程的摇篮。
美术工作室,就是美术社团的孩子们创作的地方,也是学生日常上美术课的地方。工作室里挂满了孩子们创作的作品,美术老师说:“我们上课没有例图,只有思维开发图,每个学生会凭想象画出他们心目中的家乡元素。”
融入艺术创作的个性化和本土化,去年四小学生创作的以攀枝花的桥为主题的刮画,在四川省小学生绘画比赛中获“一等奖”。
在四小,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的远不止美术这一门学科。
“我爱攀枝花”主题班队会、“凤凰讲堂”家长学校、“火凤凰”舞蹈社团、“凤鸣”合唱团、“火红的攀枝花”科学课程、田野实践、校外拓展……在“阳光五品文化课程”体系中,这样的课程还有很多。通过多样性的课程设计,让孩子们在歌声中唱响攀枝花、在绘画中描绘攀枝花、在博物馆中认识攀枝花、在菜地果园中品位攀枝花,在科技中研究攀枝花,从而加深与故乡土地的感情,认知了“我是谁”。
看着理念一点一点丰满起来,王晓波十分感慨:“每一个地域都有自己的文化,这块土地文明的起源是什么?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土地的开拓者们有怎样的精神需要我们去继承?这些问题,我们有责任找到并传递给生长在这里的孩子们。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很高兴,我们学校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美丽攀枝花,我爱你。”如今,在这座蕴含着“凤凰”精神的学校,这样的教育理念正在破与立中生根、发芽,并逐渐的枝繁叶茂。“花是一座城 城是一朵花”,而四小,正是攀枝花最美丽绚烂的一朵“凤凰花”。
“小学教育就像“炼泥”,是给孩子们讲一个长长的故事,故事里除了有知识的内涵,有诚恳的态度,有做人的品格,有历史的传承,有未来的梦想外,还应有艺术的滋养、阳光的心态、自由的选择和脚下的泥土。这样,孩子们才能全面健康的成长。”这是攀枝花市第四小学校长王晓波关于小学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愿景。
独特的理念引导着四小收获了众多荣誉:攀枝花唯一的“城市少年宫”试点学校、“四川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全国优秀家长示范学校”、“攀枝花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
今天,一起来听听攀枝花市第四小学这个包含着自由与选择,传承与创造,热爱与回馈的故事。
关于“阳光”
——“阳光五品文化” 让孩子们拥有多彩一生
关于“凤凰”
——课程内容本土化,让孩子们知道“我是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旭)1月日,由四川省现代物流发展促进会、四川省电子商务协会、四川省快递行业协会主办的四川省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大会在临港经济开发区欣联物流电商快递产业园召开,会上川内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