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烟叶。
做烟杆的烟店老板。
在家中聊天,也不忘抽一口。
裹烟叶。
田间晾晒烟叶。
百年前,老成都的茶馆是不准打麻将的。讲究点的茶馆有说书的,打金钱板的,打长牌的,唯独没有打麻将的。
茶钱便宜,茶馆人又多,摆上一天的龙门阵,冲一天的壳子,一杯茶就打发一天。走进当年的茶馆,除扑面而来的茶香,还有股淡淡的叶子烟味。这个味道久久不能散去,一直留在那些老人的记忆里。
四川民间,老百姓有种烟草、裹烟叶、抽叶子烟的习俗,据考证,已有好几百年历史。老人说,每天抽一口叶子烟,回味绵长,口中久有余香,喝起茶来就离不得叶子烟了。
如今,叶子烟早已成了稀罕物。如还有老人在市区里吧嗒吧嗒地手握烟杆悠闲抽上一口,没准能引来一堆直播妹,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了网红呢。
抽叶子烟的主要工序有4道:吹、拍、裹、喝。将掐成一段段的叶子烟握在手里,用嘴吹,让它湿润一些,免得拍、裹时弄碎;拍掉叶子烟上的灰尘,将展开的叶子烟拍平顺,轻轻地拍,就像是在轻拍将入睡的小孩;慢条斯理地裹,裹成一杆松紧适当的烟;烟往嘴上一叼,火一点,悠闲地喝(抽)起来。
老成都们抽得多了,总结出一条顺口溜:“一要裹得松,二要烟杆通,三要明火点,四要扯得凶。”几句就点拨出了当年抽叶子烟的精妙。
烟杆是很有讲究的。家境贫寒的,多用简单的竹烟杆;家境殷实的,有玉烟杆或铜烟杆,更好些的还能用上金镶玉。
烟杆越长,显示在家族的权威、地位越高。老百姓对烟杆也有总结:“铜烧心,铁烧肺,竹筒筒烟杆越抽越有味。”当然,这些我们是无从考证了。
1918年,美国人甘博来到四川,用镜头定格记录了当年四川叶子烟的种植、晾晒、切割、交易,说不定好奇的他也吧嗒吧嗒地抽了两口。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意识到抽烟危害健康。抽叶子烟是件麻烦事,既要裹烟叶,还要准备烟杆、烟袋,抽起来味道很大,真正是“香了一张嘴,臭了一屋人”。
甘博一定想不到的是,当年几乎成年男子人手一杆的叶子烟,百年后的今天已很难再见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谭曦
/背景资料/
美国人西德尼·戴维·甘博,1917年-1919年在中国共拍摄了5000多幅黑白照片、500多幅彩色幻灯片、30盘16mm电影胶片。他在四川拍摄了400多张照片,其中标明在成都地区拍摄的有100多张。
老照片作者:西德尼·戴维·甘博
新闻推荐
石室中学北湖校区高三备课组梅振铎考查思维能力指向写作“在场感”今年高考作文命题体现了指向性和选择性,兼具理性思考与感性体验。作文题意在引领学生辨析“高考”,由此引发考生对个体命运、社会...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