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二帆在四川师院读书时,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到学校探亲。
经历者:江二帆,成都树德协进中学考入学校: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 范 大学)
1977年,对高考来说,是重生。带来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高校选拔制度,更是一代人的希望,以及“公平”这一理念的萌芽。
我是梁平中学高68级学生,实际上读高中不到一年,连个毕业照片都没有。
1969年3月,我下乡到五一公社长龙二队落户。我的特长是读书好,学不会农活,插秧只能与妇女儿童一起,而且还是最差的。队里的妇女经常说,读了一肚子的书,可惜没有用。
1977年恢复高考时,我已是两个小孩的父亲了。但我没有报到名,说不具备高中毕业资格。1978年4月,我终于报上了名。
我买了钢笔,到处借书,因为我根本没有高二、高三的课本。我从5月1日开始自学复习,我的工作是晚上放电影,白天就把自己关在宿舍疯狂学习。
宿舍的墙上贴满了数理化的公式。晚上放电影时把影片装好放出后,就在微弱的灯光下解数学题。一卷影片放完,观众大呼换片,我立即快速换片,又继续放映,又继续解题。
7月20日至22日全国统一考试。全国610万人参考,录取40.2万人,录取率7%。
我用80天时间自学复习,语文一天没有复习,考了68分;数学及格了;物理电学部分没时间学习,考了75分;化学有机部分没有时间学,居然考了89分。
我以高出录取线46分的成绩,考入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化学系。
1982年毕业,分回梁平中学任高中化学教师。1996年,我被调入成都28中(现树德协进中学)。
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感谢高考。 江二帆
新闻推荐
志愿填报三大建议:1、谨慎分辨专家2、选择正确大数据3、学生自己填志愿老话说“考得好,更要填得好”,恰当填报高考志愿关系到是否能进入一个理想中的大学、顺利入读一个心仪的专业。而高考志愿填报...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