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以“科技驱动、创新转型、价值共享”为主题的“2017中国水产科技大会”在蓉举行,此次会议在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水产局的指导下,由通威集团联合中国渔业协会、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等共同举办。
与会人士认为,中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6成,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大量优质蛋白质,还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证。
专家认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使得我国渔业二三十年来在增长方式上发生了质的转变和突破,从以捕捞为主转向养殖为主,从“牧渔”变成“家养”,这是其他农业产业要花费上百年、上千年才完成的过程,改写了世界渔业的发展史和文明史,是了不起的贡献。
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介绍,我国水产养殖业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2016年,我国水产品产量达到6900万吨,出口超过200亿美元,水产养殖总产量达500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水产养殖大国。
应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提质增效
与会专家认为,面对行业现状,水产养殖业要戒“骄”戒“躁”,通过扎实推进科技创新,以实现全行业的提质增效。
首先,在成绩面前戒“骄”,面对问题和不足戒“躁”。刘汉元认为,戒“骄”就是中国水产养殖业在实现“量”的积累的同时,不能沾沾自喜,而应该看到差距和不足。戒“躁”,就是在看到不足和差距时,不能浮躁,而要脚踏实地地进行科技创新和转型。
其次,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李书民认为,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在新品种培育、鱼病防治、水产疫苗研发和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渔业节能减排、渔业信息化等领域实现新的技术突破。
第三,以物联网技术推动水产转型。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物联网专家李道亮认为,当前,我国水产转型面临一系列问题,而以精准、高效、智能为特征的水产物联网将是破题的关键所在。发展水产物联网,要准确把握水产物联网的切入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推广“渔光一体”,实现渔业增产和节能减排两不误。“渔光一体”是通威集团的一种创新,它以水产养殖为基础,在池塘、水库、沿海滩涂地区架设光伏组件,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养殖模式。水下养殖和水上发电作业同时进行,可实现渔业增产和节能减排两不误。(据《经济参考报》)
新闻推荐
省司法厅要求从六个方面抓好省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本报讯(记者兰楠)6月9日,省司法厅党委下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