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补齐生态短板,重现天府之国蓝天绿水青山?6月19日,解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第四场新闻发布会在蓉召开,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省林业厅厅长尧斯丹、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代永波、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邱建就上述问题,给出了明确答案。
亮七大“法宝”除“心肺之患”
雾霾围城、PM2.5爆表……曾频频出现在媒体和社交网站上。针对眼下人们最为关切的“心肺之患”,于会文态度鲜明地提出,要“举全省之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打好蓝天保卫战,力争2017年“四川蓝”多于去年,环保部门祭出了污染源“清单制”“网格化”监管、联防联控联治、借助“国家队”及科技治霾等七大法宝。于会文透露,在71位国家级专家、院士组成的专家顾问团会诊下,已初步找到成都平原大气污染形成原因,正对症下药;打好碧水保卫战,今年全省共要歼灭62条黑臭水体,确保成都市及部分条件较好市(州)主城区年底前全部消除黑臭水体。同时全面推行河长制,确保四川境内每条河流都管得住、管得好;打好净土保卫战,四川省将建立土壤环境质量基础数据库,强化农业用地,推进省级土壤风险管控区和先行示范区建设。
确保“三大战役”成功的关键,取决于环保督察是否到位。为此,四川省初步摸清了全省环保“家底”,层层压实环保责任,严格环境监管执法,采取视频监控、暗管探测仪、无人机抓拍等手段,为监管执法安上“火眼金睛”。另一方面坚持环保准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加快建设生态监测网络,深入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切实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补生态短板强绿色本底
怎样让巴蜀大地绿色本底更加厚实?尧斯丹首先拿出一份绿色成绩单:截至目前,四川省累计植树造林502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88%,国土绿化覆盖率达到66%。森林康养发展迅速,生态旅游已居全国首位,绿水青山正加速转变为金山银山。
接下来的行动重点,是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为此,四川省将全方位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40%,国土绿化率达到70%,同时还将创建一批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县城和森林小镇,构建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第三森林城市群。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实现林业总产值5000亿元。
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及低碳循环经济,是留住绿水青山的根本保障。代永波介绍,四川省已开发应用了高效清洁节能锅炉、汽车尾气污染控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前,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已突破千亿元大关,节能环保企业超过300家。此外,清洁能源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全省水电装机容量突破7000万千瓦,规模居全国第一。下一步,将制定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进入负面清单,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建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争取2017年全省新能源汽车突破2万辆,产值迈上200亿元。积极融入引领全国碳市场建设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科学开发和高效利用,建成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
而优美舒适的环境,离不开城市污水垃圾的处理。“我们将转变处理方式,把垃圾填埋变为垃圾发电。同时做好循环利用,推动生活污水再生利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邱建表示,省政府将污水垃圾治理作为打好大气、水、土壤“三大战役”的重要抓手,启动实施了城镇污水处理和城乡垃圾处理设施“三年推进方案”,力争通过3年努力,提前1年完成国家下达的污水垃圾处理“十三五”目标,构建蓝天碧水净土美好家园。本报记者王旭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立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如何理解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巴山蜀水只有在绿色装点下才会更加美丽”?四川省坚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有哪些行动?6月1...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