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冬天儿子上幼儿园开始,只要有时间,四川成都人李里就会牵上牛或者驴接送孩子,途中带孩子背诵古诗词经典,“沟通了人、物与自然,父与子的感情。”李里平时醉心国学,“我觉得,传统文化应该贯穿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当中。”而骑牛或者骑驴,在他看来,便是在“行”方面的尝试。
(6月25日《南方都市报》)
不得不说,这位父亲能够坚持上学、放学接送孩子,足以显现浓浓的爱子之情。显然,从为父爱子的角度,他无疑是称职的。但是,从真正探索传统教育方式的角度而言,对于骑牛上学,却值得商榷。
或许,在这位父亲看来,骑牛上学是为了传承国学,可以让孩子骑牛时能更形象地理解“牧童骑黄牛”的意思,在路过酒店附近时可以告诉孩子“遥指杏花村”。乍一听,想法不错,但稍一琢磨,却是全然不知今夕何夕的一厢情愿。毕竟,今日酒店与古时酒肆的“画风”早已全然不同,对孩子理解国学又能有多少裨益?恐怕,有的更多的是路人闪光灯、自拍杆,不知孩子作何感想?
可以说,此举更像是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属于典型的矫枉过正。除了意境全无之外,光是一路的“危机四伏”——动物受到惊吓后,孩子的人身安全;让孩子骑牛,容易造成交通安全隐患等,就足见此举之不靠谱。
从某种角度说,此举与“虎爸”“虎妈”们的“狼性教育”并无本质不同,与其说让孩子践行传统文化,倒不如说是家长在满足个人趣味。父亲“醉心国学”,进而意图对孩子往这个方向引导,这无可厚非。只是,引导的度在哪?谁来把握?值得商榷。在新闻报道中,只见父母畅想,却未见孩子发声,这就不应该了。作为骑牛的人,他的感受其实最重要——到底乐意不乐意?是否学到了东西,得到了锻炼?还是压根就是被逼无奈?这些显然更应该明确。
让孩子骑牛上学,其实是在无形中否定现代文化,容易让孩子产生困惑。要让孩子多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绝非照搬复制古人的生活方式,若如此,便是极大地误解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在育子问题上,父母要避免走极端,不仅不能把孩子完全交给“电子保姆”,让孩子变得五体不勤、五谷不分,也不能动辄让孩子“穿越”,与现实生活脱节。总之,家长首先得理性,孩子才能少困惑。
新闻推荐
新疆金象 实现三胺单反应器日产200吨 技术已出口海外 节能减排再创行业新标
讲解新疆金象循环产业链。投产庆典。与会嘉宾参观三聚氰胺装置。本报讯(高艳记者万晓红文/图)6月15日,四川金象赛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建的首套日产200吨加压气相法三聚氰胺大型化成套装置,在新疆金象...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