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邦平
技术名称:大豆/再生高粱套作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概述:在四川省多丘陵山地区域,伏旱频发且难以灌溉,种植常规农作物增收乏力,但用好大豆和再生高粱套作高产栽培技术,能有效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该技术一是提高了旱地作物复种指数,大豆/再生高粱套作,比传统的大豆/玉米套作能够更充分利用土地、光、温、水、肥、气等农业综合资源,趋利避害夺取高产;二是大豆/再生高粱套作模式既显著提高了大豆产量,大大增加了每亩地的经济效益。
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大豆产量平均增产15公斤/亩—25公斤/亩,亩增产率为23%—38%。大豆每亩地增收45元—75元,高粱的经济效益为3000元。与种玉米相比,高粱较玉米平均每亩增产300斤,增收2100元。
大豆/再生高粱套作栽培技术适宜在自贡、内江等丘陵地区以及成都、绵阳等平坝地区推广。
自贡市农科所专家介绍,在播期,高粱应在3月上旬育苗,4月上旬移栽;大豆则应在6月下旬穴播,7月中旬收第一季高粱,收获时高于地面1厘米处留桩,发出新芽后只保留2个—3个,去除多余芽。
高粱行中种两行大豆,高粱窝距1.2尺—1.5尺为宜,大豆窝距1尺—1.2尺为宜,大豆每窝留苗不要多于3株。
大豆/再生高粱套作高产栽培的施肥环节也很关键,建议亩施底肥人畜粪肥150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40公斤;高粱苗肥每亩施用35%复混肥40公斤和清粪水1500公斤,高粱穗肥每亩施用35%复混肥10公斤—15公斤。
施好肥后,要着手开始病虫害的防治,大豆在8月中下旬开花前后要注意防治食叶性害虫、蚜虫、红黄蜘蛛等,注意防治高粱炭疽病、纹枯病。
注意事项:四川省各生态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各区高粱栽培模式应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本地最佳的覆盖增密栽培方式。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蓉萍实习生罗虹“太阳出来嘛照大江啰,照得江水噻蓝汪汪啰。今天是个嘛好日子哟,又该哪家噻接婆娘啰……”伴随喜庆唱词,LED屏幕上,一叶轻舟披红挂彩,由远及近,化作一顶花轿。喜庆的唢...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