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着重庆市忠县教育系统三驾马车之一美誉的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自1926年创建以来,一直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山区教育,从而跻身于重庆市重点中学、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行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拔山奇迹”。奇迹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请看来自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的系列报道。
“杨校长,您好!我想将我的一批励志杂志捐献给学校,留给在校的学弟学妹们,您看可以吗?”
这是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一名应届高中毕业生,在今年高考前夕,发给该校校长杨寿江的一条短消息。
收到短消息后,杨寿江立即给对方回了一条短消息表示感谢。
学生怎么会有校长的手机号码?校长为什么要将自己手机号码公布给所有在校生?校长专线运行现状如何?
带着这些疑问,6月24日一早,笔者专门前往该校一探究竟。
情真意切
让心理障碍学生勇敢走出阴影
故事还得从2012年9月2日说起,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举办的开学典礼上,刚刚走马上任的杨寿江,向全校师生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就是因为手机号码的公布,“新官上任三把火,看他这把火能烧多久?”“他是不是在作秀呀?”“他是不是一天闲得没有事情做呀?”
一时间,闲言碎语像潮水般向他涌来,面对这些,他镇定自若,让时间去说明一切。
“虽然我是一个校长,但是我的身份就是一个服务于山区教育、服务于山区孩子的服务者”。
2012年7月5日,杨寿江因为工作的关系,被组织选派到重庆市忠县拔山中学担任党总支书记、校长。
拔山中学被誉为重庆市忠县教育系统三驾马车之一,有着悠久的办校历史,是一所名扬教育系统的重点中学。为清华、北大等名校输送了大批的优秀学子。
拔山中学同时又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远离重庆市忠县县城,距离最近的拔山镇也有四公里,90%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境都比较贫寒。
如何让山里娃走出大山?如何让其早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杨寿江认为,那就是要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动态,家庭环境,以及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要给予其最大的帮助,但是,全校每年高中就有75个班,初中也有18个班,学生4400多名,单凭自己的力量是绝对顾不过来的。
面对这些问题,他每年都要在学校开学典礼上,向所有在校生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只要学生有短信来求,不论工作多么繁忙,不论身体多么疲倦,他都要挤出时间,一一回复,并就学生反映的一些问题,迅疾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解决。
“杨校长,我不想读书了,我想出去打工……”2013年高考来临前夕,杨寿江收到了来自该校高三年级一名女生发来的短消息。
马上就要高考了,为何十年寒窗不去一搏,却要辍学外出打工呢?
收到该女生的短消息,杨寿江迅速向该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得知该学生由于父母长期不和睦,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甚至最后离婚各奔东西,父母的长期不和以及离婚,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极大地阴影,她只好将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任何人接触。
针对这一情况,杨寿江一方面责成该学生班主任,务必做好其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又用短信与其交流,并找到该女生,不厌其烦地与其交心。
精诚至,石自开。在杨寿江的真情关怀下,该学生勇敢地走出阴影,走向阳光。
倾情帮扶
让每个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说起杨寿江,现在四川外国语学校读书的谢海鸿,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感激之情。
2014年,对于谢海鸿来说,可谓是祸不单行。父母离异,她与妹妹同母亲生活在一起,由于祖祖辈辈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默默地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一家三口,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上,为了贴补家用,母亲只身一人到县城里打工,姐妹二人就与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屋漏偏遇刮风雨。
同年,在忠县县城打工的母亲不幸身患癌症,由于家境贫寒,母亲放弃了治疗,最终无情的病魔夺走了她的生命。
父母离异,母亲病逝,妹妹尚小,外公外婆又年迈,让这个原本坚强的孩子欲哭无泪。
未来的路何去何从呀?
正当她绝望之际,想起了杨寿江的手机号码,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情,给其发去了求助短信。
绝不能让一个孩子辍学。
收到谢海鸿的短信后,杨寿江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找到该学生班主任了解情况,得知该生情况属实后,他不仅从学校方面给予该生每月200元到300元的生活资助,直到其顺利完成学业为止,同时,他还自掏腰包,为其送上浓浓的爱。并鼓励其要勇敢战胜困难,风雨过后定会是彩虹。
据悉,忠县拔山中学每年都要拿出该校学费总收入的10%,大约60多万元来资助贫困生,为了确保这笔费用及时准确的落到受助学生手中,该校还专门给每位受助学生在银行开立了专门的账户。
有求必应
让每个学子感受温暖无处不在
既然将手机号码公布给全校学生,就一定要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说起校长专线,该校学生无不伸出大拇指,为杨寿江点赞。
这也难怪,校长专线自2012年设置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杨寿江共收到学生发来的短息上万条,其中有反映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问题的,也有将老师的授课情况以及师德师风,及时反馈给杨寿江的。
杨寿江告诉笔者,这不仅仅公布的是一个手机号码,最关键的是架起了师生之间的一座友谊的桥梁。师生之间的友情也因为其得到了不断的升华。
五年来,他收到的不只是学生的短信,而是,收获了无法用金钱衡量的信任。
对待每一条短信,杨寿江都全力以赴,认真对待,直到发短信者满意为止。
今年高考,由于该校学生较多,不能集中食宿,为了保证所有学生高考期间的食宿,杨寿江亲自带队。
“杨校长,我们住的这个酒店饭菜不仅数量少,而且品种也比较单一,您看是否可以帮我们想想办法?”
收到学生的短信后,杨寿江立即与该学生所在酒店的负责人取得联系,要求酒店方不论如何都要保证所有考生吃得好、住得好,以良好的状态迎接高考。
“杨校长,我今年中考考了617分,我想进入学校的实验班,您看可以吗?”
6月24日下午,正在接受笔者采访的杨寿江,接到了该校今年初中毕业学生的请求电话,电话中,他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解释,要想进入实验班,就要好好的复习,开学后,参加学校组织的分班考试,如果成绩能够达到实验班的标准,绝对没有问题。这期间,我们的谈话不时被电话铃声所打断。每当此时,杨寿江都是一脸歉意。
没有办法,当初设立校长专线,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握别杨寿江,电话又响起。
校长专线,山区教育的桥梁,师生友情的延伸。吴建军 方立军
(图片由拔山中学提供)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李强文/图)6月29日上午,天府新区合江镇广大党员干部在机关礼堂集体庆祝党的96周岁生日。“做合格党员,当南拓先锋”。当天,这样的标语在合江分外显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一批新党员...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