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列五中学可谓捷报频传,不仅成功创办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成都领航高中,成华区政府投资近3亿元重建的列五中学高中新校区即将竣工。
正如校长吴光平所说:“一直追求着把列五办成有品质的学校,高质量有特色的学校,能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良好基础的学校,能不断激励人生和始终引以为荣的学校,能让人有着美好回忆和充满精彩故事的学校。”
这所有着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学校,也是一所有深刻教育情怀且充满精彩故事的学校。今天,我们就从列五中学4位优秀毕业学生的故事说起,聊聊他们经历的校园生活,听听他们口中“人人都有舞台,个个都能精彩”的育人理念,看看学校是如何将“先做人,后做学问,在做学问中学会做人”的理念做到实处……
优秀毕业生 瞄准北大清华 激励式学习提高成绩
赵静是成都列五中学高三学生,自幼学画的她从高一就坚定走艺术特长这条路。不过,她的目标学校不是中央美术学院,而是清华大学,她说:“这是我童年的一个梦想!我喜欢清华的情怀和历史,更向往那里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谈及此次高考成绩,赵静显得信心十足,“专业和文化成绩都达标了,离我梦想的大学,也许只差一张通知书的距离了。”回忆起艺考的经历,赵静皱了皱眉说:“每天6点起床,8点开始画画,一直要到晚上11点左右。很苦,但有种满足感。”
赵静的文化基础比较好,“平时成绩稳居班级前十”。艺考结束后,她猛补文化课程,“各科文化课老师给我下了硬性指标,每天必须找他们问问题,以提高我的文化成绩。”在各科老师督促下学习了大概3个月,赵静的成绩明显提高,她说:“每科老师都很关心我,他们的期盼和鼓励我不能辜负”。她从最初问不出问题,到后来有问不完的问题,赵静说:“很感激各科老师用这样的方式激励我学习,我喜欢列五的学习氛围,庆幸列五给每个学生适合自己的舞台”。
2班的曹宇池是一名体育特长生,“我的目标是北大,这次体育专业成绩全国排名前10,文化成绩也还不错,上北大应该没问题。”谈及高中三年,他说:“我是校足球队队长,列五中学的足球队在全国都有名。可以说,这和学校的创新式教育有直接关系。”据了解,该校有“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足球队还向国家队和职业队输送了谭望嵩、王林等54名球员,李仕明、方荣汲等同学入选八一跆拳道队和四川省跆拳道队。
用心育人 社团活动丰富多彩 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列五中学“人人都有舞台,个个都能精彩”的育人理念,渗透着每位列五学子,学校立足于学生的多元发展,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也应运而生。 陈佳欣是13班的学生,曾在学校开展的“精彩列五人”(综合素质比拼)评选中获得“形象大使”,还被同学们称为“学霸代言人”。她还是校学生会学习部部长,用她的话说:“学霸不是只会读书,还要会玩。”这不,她就特别喜欢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曾在体育知识竞赛、汉字听写等比赛等活动中表现不俗,“多参加社团活动,对学习有辅助的作用,能开阔眼界,改变性格”。
“我很喜欢学校自由的课堂氛围,老师讲课,学生能随时举手提问。这种模式很像国外自由的高中课堂。”陈佳欣解释,列五的老师都很谦和,“课后和学生打成一片,完全没有距离感。”也是在这样轻松的校园氛围影响下,让她有了自学探究的动力。除此之外,学校丰富的社团活动,改变了她的性格,“我以前性格很内向,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参加了各种社团活动,提高了组织领导能力,也激活了我性格开朗的一面。”
听到这,坐在一旁高三7班的孙愉然有些按捺不住,她说:“学校给我们创造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平台,30多个社团活动,总能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有种释放天性的感觉。”谈及学习氛围,孙愉然表示,到了高三,每天下午学校都会组织颇具特色的“课后答疑”,“所有科目老师下课后在班级外放三张桌子,各科老师轮流答疑,这种方式太受欢迎了,大家都排队问问题,在这种氛围下,你会自觉地去学,去探究”。三年的高中生活,用孙愉然的话说:“学校不以成绩论英雄,给学生提供了足够多的平台和机会,只要你对任何事都充满好奇心,你一定能在列五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施展出自身才能”。
有27年教学经验的高三年级组长潘岚老师说:“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而开设各类社团活动,是为了挖掘学生个性,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也正如该校校长吴光平所说:“深厚的文化积淀,先进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勤奋敬业的教师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使我们展示了优秀的办学质量。在将来的日子里,列五的师生们将携手共进,厚积而薄发,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交流合作来开拓未来。 ”
揭秘真相 注重素质教育 人人都有舞台,个个都能精彩
为什么列五中学的学生都如此自信和快乐?他们口中“学校给每个人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和机会”指的又是什么?这要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说起,学校秉承“爱国益民”传统和“公、勇、诚、朴”校训,以“为了列五人的终身发展”为办学愿景,以“创品牌,创特色,实施以做人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办学目标,形成了“先做人,后做学问,在做学问中学会做人”、“人人都有舞台,个个都能精彩”的育人理念。
不仅如此,列五中学大力实施以做人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实行“班导师制”和以年级为序列的主题教育,使德育系统化和序列化,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凸显学校“和谐多元”的德育特色。培养出了抗震英雄李华、三次勇夺空军最高荣誉“金头盔”的蒋佳翼、考入北大清华的郭梦妮、王佳琪、钟恒森、胡天宇、夏雷宇、周星宇、王涵、曹宇池等优秀学子。
同时,学校还把培养“有爱国情怀和学习能力;有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有健康身心和广泛兴趣”作为培养目标。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统一,实现知识、能力、道德、情感协调发展,注重学生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突出多样性和个性化教育特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彰显个性发展,为培养多层次、多样化人才奠定基础。在“创品牌,创特色,全面实施以做人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形成“德育为先,艺体见长,多元出口”的办学特色。
在倡导学生“先做人,后做学问,在做学问中学会做人”方面,学校坚持培养学生做好三个层次的人,一是基础文明人:即有规则意识,尊重他人,团结友善,明礼诚信,勇于奉献,敢于负责,珍爱生命,善待人生,勤奋坚毅,乐观自信;二是现代文明人:即高尚有品位,有修养,有内涵,举止高雅端庄,会体味爱,有正确的幸福观;三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即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合作意识和学习能力。
特色课程
个性与多元并重 数字化校本课程+选修课程
建设个性化与多元化并重的课程体系,是列五中学的一大特色。在“以校为本,植根课堂”的新课改中,列五中学立足于多元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先后承担了9项省级以上立项课题研究。如此大的研究力度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12堂语文新课标典型课例由省教育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12堂教学实录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栏目播放。
学校开发了20种数字化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选修。学校已经建成“国家、地方、校本”三大板块的课程体系。其校本课程有这样几个特点:解决生活的困惑;传承民族文化;拓展认知空间;提高生活技能。课程形式丰富灵活多,大小课交替,长短课交互,线上线下结合等,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多元和谐发展。
同时,学校开设了100余门涉及文化传承、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实践等四个领域的通识选修课程,确保了学生多元化选修需求。
列五中学课程的开发上充满创新意识,常有独创之举。如对体育教材作第二次开发,开设《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调整了课程内容,创新了教学形式,实施跨班选修、分组分项教学,激发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运动意识和身体素质。学校还成立了心理中心,将心理教育纳入课程,采用咨询和矫正方式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校园文化
艺体教育 独树一帜 硕果累累
多元化的艺体活动,是列五的办学特色。多年来,学校把加强艺术、体育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和创办学校特色的突破口,坚持把艺术教育放在提高全体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让艺术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
作为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电子科大和西南交大艺术特长生培养基地,同时也是"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列五中学独创了学生活动部、艺术中心、科创中心、体育俱乐部、心理中心等机构,负责组织足球、跆拳道、健美操、棋艺、美术、音乐、舞蹈、发明创新、心理咨询、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如学校艺术中心以省级“非遗”课题为载体,首创了撕纸艺术和羌族锅庄课间操形式,也曾受到广泛好评。
自由开放的环境下,列五中学逐渐成为培养艺体人才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一批批驰名海内的艺体明星。影视歌三栖明星李易峰,维多利亚世界小姐四川赛区冠军曾美娟,新丝路模特大赛四川赛区冠军补天等,都曾是在列五就读的学生。学校足球队还向国家队和职业队输送了谭望嵩、王林等54名球员,李仕明、方荣汲等同学入选八一跆拳道队和四川省队。
值得一提的还有,学校承担的《悉悉蜀风撕生趣,悠悠古镇剪寄情》获省课题研究一等奖,在省内率先创造了撕纸画艺术教育;研究成果被选送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课题展示。由该校创编的《校园羌韵》,受美国常青藤教育发展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课题组、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工作委员会的邀请,于2016年2月赴美参加“第六届星光校园文化中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总部展演”和“第四届美国林肯国际校园艺术节”,获得金奖。
更得期待的是,今年列五这座百年名校的办学环境还将更上一层楼。在列五中学原址上,由成华区人民政府耗资近3亿打造的现代化高中新校区即将正式投入使用。据了解,这次重建将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功能,扩大学校办学条件,美化校园。
毕业礼物
成都列五中学校长吴光平送给学生的毕业寄语
致青春:
怀感恩之心,立报国之志
回眸已经过去的十八个春夏秋冬,同学们更多的是在风和日丽中成长,一路洒满的是父母挡风遮雨的关爱与呵护,一路陪伴的是老师循规导航的指引与教诲。从今往后,希望同学们不会再让含辛茹苦、饱经风霜的父母操心,希望同学们不会再让无私奉献、劳碌疲惫的老师担忧。希望同学们懂得祖国的尊严与荣辱,国家的法律与制度,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人生的责任与价值。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想对大家提出几点希望与要求: 其一,正确面对成人,不负美好韶华。能明辨是非好坏,能懂得孰重孰轻,能把握轻重缓急,能克制某些欲望,能更理智,更理性;同时更加懂得理想、责任、事业与信念等的深刻涵义。
其二,怀感恩之心,立报国之志。 只要心里装着父母师长,做一个知荣辱、明是非、对得起父母和师长的有良心的人;只要心中装着对家庭、对故乡、对祖国和对民族应该承担的使命,树立报国之志,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努力学习,丰富自我,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对父母和师长的最好回报!
其三,砥砺人生意志,勇于超越自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无论经历什么挫折,你们都要用满满的自信让自己再次强大起来。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但每个人都可以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最后,飞扬青春激情,成就自我梦想。我相信,你们会以青春的名义给母校最坚定的承诺——列五明天的骄傲,由17届的你们来创造!同学们,弱者丧失机遇,庸者等待机遇,强者创造机遇。人生没有永远的成功,只有永远的挑战。奋斗创造奇迹,拼搏书写神话。借用梁启超先生的一段话再次表达我对你们衷心的祝愿: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桥臻)26日,四川省麦冬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麦冬产研院”)在三台挂牌成立,该院将为三台麦冬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麦冬产研院”内设研发中心、培育孵化中心、服务中心,主要...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