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四川天一学院办学23年来,坚持规模是学院的生存线、特色是学院的生命线和特色是学院的生长线“三线”协力推进,确保办学方向不偏,培养的综合型应用人才受到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青睐。
教学科研两手抓
学院倡导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成果用学生参加各类大赛来检验,取得了明显效果。
学院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国际金融等3个专业获得四川省教育厅民办高校重点特色专业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建设立项;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物联网应用技术等3个专业获得四川省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立项;今年1月,学院有3个专业获得四川希望教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特色专业建设立项。
《商务数学及统计》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立项,《室内设计》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立项;今年1月,《小微企业筹备及开业》课程获得四川省教育厅高校首批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建设立项,同时,学院有18门课程获26得四川希望教育集团精品课程建设立项;校级精品课程立项39项。
学院近三年来有科研成果获奖34项,获省部级科研立项53项,。教师出版著作、教材106部;发表学术论文296篇。
服务社会有作为
6月29日,李忠明老师的《国家“非遗”绵竹本版年画的工艺手法特征研究》课题,立为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间文化研究中心科研课题。这是学院服务社会和服务经济的又一体现。
各教学系部建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为成员,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专业建设中的重点事项,实现了专业与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先后与京东、联通和智远教育等4家企业合作,制订现代学徒制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互联网+”专业建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指导小组,以企业专家为主体建设了软件技术等专业专家联络站,以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在合作企业建设了专业教师工作站,创新“校中厂”、“厂中校”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机制,创新“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共建机制,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推进学生就业工作。两年来,先后共同开发了6门核心课程,其中4门课程是使用校企合作开发的教材,10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为校企合作选用的教材,大部分教学资源实现上网。刘长志
广告
新闻推荐
(记者邬丹实习生徐小棠)7月3日,市委宣讲团到市人大常委会宣讲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市人大常委会全体干部职工、离退休干部50余人到场聆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发强出席。市委宣讲团成员张...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