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普明中学,创办于1906年,是绵阳市教体局直属的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绵阳市示范性初中,誉为中国西部名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绵阳初中优质共同体成员学校。学校连续四年荣获绵阳市教育体育目标考核特等奖、连续四年获高中教育综合评估一等奖、连续四年荣获绵阳市艺体综合排名第一名。高考学科教学质量评价连续三年所有学科均获一等奖。
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凝练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烙印了浓厚的百年人文传承。群贤毕集,筚路蓝缕肇创华英堂;诸生渴慕,有教无类勒石百年功。如今,这所百年名校老而弥新,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汇四海典籍,和历史磋商,铸普中文化,倡改革华章,实六大转变,成绵州辉煌。
□付小柯
第1大转变
高效化课堂
教育教学重在“导”,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的主体在于学生“学”,还课堂给学生,还时间给学生。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升。基于此,学校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力推行“导学案”高效课堂。
“导学案”高效课堂以小组为单位,学生进行互助学习,通过学生自学、结对互助互查、组内讨论探究、展示、组间点评、教师点拨等六大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成绩。每天上午第三节课,晚上第一、二节晚自习均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老师仅答疑解惑,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在每天上午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推行主备课制度,教
师二次备课,行政领导与学科教师共同教研。定时间、定地点、定主备课人;备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作业,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确定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集体备课的深入,教师普遍认为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作用,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使教学效益达到最大化。
“导学案”使沉闷的课堂焕发了勃勃生机,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特别值得称道的是那些学困生,“导学案教学使我们从一个旁观者,转身成了学习的积极参与者,并且时不时的代表小组进行展示,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自信心。”一位学生如是说。
第2大转变
体验式管理
学生能动性的发挥,是学校发展的内驱力。学校改革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倡行学生自主,倡导学生自立,通过体验式管理,让“五自管理”成为新常态。
学校构建由“政教处、年级组、学生团委会”三级管理模式,德育体验班以班为单位,以一周为体验期,全程协助管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全方位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性。逐渐形成了“五自管理”新常态(干部自己选、班规自己定、班会自己开、班务自己做、奖惩自己定),让学生做成长的主人。早操、课间操,学生会的干部在检查跑操纪律;班会课,同学们自行组织召开;五四庆祝活动、一二九纪念活动,完全由同学们自编自排节目。
第3大转变
名优化师资
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而应该是集教育与科研于一体的专家学者。学校以科研提升办学效益,以“同课异构”、“送课上门”等多种手段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凝练教师队伍的精气神,2011至2017年,学校新增研究生61人。通过实施“导师制”,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现已形成老中青有机结合的人才梯队,师资队伍得到了极大改善,更是催生了一批骨干名优教师:学校现有特级教师5人(今年有望增加两名特级),省级骨干教师10人,市级骨干教师46人,学校骨干教师96人;入选市级学科专家库教师31人。同时,深入开展以校级课题为基础,省、市级课题为骨干,国家级课题为导向的教研活动,形成了2个国家级课题、3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24个校级课题的教育科研网络。课题《新课改下中学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模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经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评审,被评为“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CTF120438,该课题于2016年顺利结题。省级课题《四川省内地高中甘孜班学生文化同构研究》获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研究阶段成果二等奖,并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规划组评审,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FMB130532。2017年5月在普明中学举行了课题研讨会暨甘孜班十周年成果汇报会,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领导出席了会议。省级课题《普通高中学生社团活动与学科教育适度衔接研究》已列为四川省2015年度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批准文号川教函【2013】395号。课题《基于德智学习平台的“互联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与实践》于2016年成功申报为市级课题。与此同时,大量的后起之秀也带着从普明中学课堂上练就的真功,带着在百年名校濡染的自信和坚定,在省市各种课堂大赛赛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赢得了同行的仰慕和赞叹。四年来,8人次获全国赛课一等奖,10余人次获全省赛课一等奖,所有学科获全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第4大转变
园林式校园
进入学校犹如置身于一个五彩缤纷的花海,沉醉于一个绿树成荫的公园。抬头仰望,有高大的挺拔的参天古树直冲云霄;低头俯瞰,有翠绿欲滴的茵茵小草对日浅笑;静心倾听,有百鸟婉转低徊,细细体会,那清新的空气带着缕缕花香荡绦我们的心间。那郁郁葱葱的樟树林,清香满园;那沉甸甸的石榴园,果木飘香;那百年的豇豆树、拐枣树,芳香四溢,更有那一湾荷塘,碧波荡漾。
第5大转变
现代化设施
百年老校处处透着“新”。设备齐全、功能先进、气势恢宏的教学综合大楼,全省一流的数字化教室(每间教室均安装了数字化白板),全面建设的电子书包实验班,集科研与实验一体的新型理化生实验室,1000M流畅的校园网络,WIFI全覆盖;功能齐全的寝室,全天供应热水,空调、淋浴、洗衣房,生活便捷;可同时容纳1万人就餐的膳食中心,中餐、西餐、面包房一应俱全,各楼层的菜品花样繁多,学生的选择范围更广,营养更加均衡;占地1万多平方米,国家级标准运动场的博腾运动中心,囊括了五人制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的新型综合运动场;新建初中部教学楼、正立项筹建的科技大楼、游泳馆,学校公共设施将进一步提升。
第6大转变
特色式教育
熟悉普明中学的人都知道,该校是绵阳唯一一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这里培育了莫琴琴(柔道世界杯赛48公斤级冠军)、邓世杰(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4×400米亚军)等多名体坛名将,07级毕业生刘金豹、邱健现任恒大足球教练;初12级学生刘世林入选四川省田径队。
学校正是在这浓厚百年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举措,倡导艺体特色,倡行快乐学习,以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学校成立了柔道、举重、跆拳、射击等专业队,参加国家级及以上专业赛事,为国家队培养后备人才;组建了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业余训练队,参加国家、省市各项比赛,成绩优异,为高校和上一级专业训练队输送了大批体育人才;成立了交响乐团、航模、动漫、围棋、网页制作、文学社、诗社等50余个学生社团,培养出了全国十佳歌手贾健美,青年歌手刘宜等杰出人才;开展了诸如长跑、跳绳、篮球、排球、网球、五人制足球、乒乓球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学校各类代表队获国家级奖励2个,省级奖励6个,市级奖励数十个。学生有10余人获全国一等奖,20余人获省级奖励,50余人获市级一等奖。并顺利通过四川省阳光体育示范校检查验收。
2017年学校四川省青少年柔道训练基地建设获省上好评。建成“四川省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共建学校”,“四川省青少年田径(甲组)锦标赛”,“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联赛(南区)”两项国家、省级赛事于7月在我校举行。
无可否认,承载百年变迁,拥有百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普明中学已经在师生家长、社会各界的齐心合力中锐意创新,迎风展开了飞翔的翅膀,迎着绚烂的曙光,从容地创造出明天的辉煌。
百年名校普明中学
普中学子代表全市共青团员宣誓
全国田赛夺桂冠
多彩社团丰富课余生活
校园一景
新闻推荐
李锦记新会工厂内,酱油发酵罐目前已超2000个,均由食品玻璃纤维制成。李锦记常言道——“超越标准,就是李锦记的标准”。为什么李锦记对品质有“超越标准”的要求?早年,李锦记的产品主要销往海...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