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防治各项保障策略与措施 科普宣传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 分级诊疗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 完善平台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加强慢性病诊疗服务实时管控 健康干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 药品保障保障药品生产供应,鼓励专利到期
记者近日从甘肃省卫生计生委获悉,四川省已于日前印发《甘肃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四川省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覆盖率显著提高,慢性病防治各项保障政策逐步完善,政府管理、监督、指导和评价等职能有效落实。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力争30至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8%。到2025年,建成完善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初步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至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8%。
现状与目标
到四川省城乡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已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20年有效降低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据悉,规划所称慢性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和口腔疾病,以及内分泌、肾脏、骨骼、神经等疾病。
四川省地处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城乡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率已接近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发病人数快速上升,防治形势严峻,防治任务繁重。据四川省慢性病监测数据显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从1990年的72.6%上升至2015年的86.3%,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2013年四川省成人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26.1%,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2%)。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7%)。据估算,2013年四川省有高血压患者约550万人,糖尿病患者约210万人;2016年四川省恶性肿瘤患者已高达66500人,发病率为256/10万,并以每年2.17%的速度在递增。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高、致残及致死率高,已成为威胁四川省居民健康的重要杀手,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调查,2013年四川省城乡居民高血压知晓率为45.8%,管理率为33.9%,规范管理率仅为7.9%,控制率为13%;糖尿病知晓率为43.5%,管理率为22.3%,规范管理率为26.9%,控制率为36%。四川省慢性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着严峻挑战,目前仍存在全社会对慢性病危害的严重性普遍认识不足、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高、对慢性病的知晓率和管理率仍然偏低的问题。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慢病防治工作机制尚未建立,慢性病防治网络尚不健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规划提出了具体目标:到2020年,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慢性病监测与信息管理覆盖率显著提高,慢性病防治各项保障政策逐步完善,政府管理、监督、指导和评价等职能有效落实。因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力争30至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8%。到2025年,建成完善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机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初步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力争30至70岁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较2015年降低18%。提高居民健康期望寿命,有效控制慢性病疾病负担。
策略与措施
开展“三减三健”行动
学校、幼儿园普遍开展营养均衡、健康体重、口腔保健、视力保护等健康行为方式教育,实现慢性病预防工作的关口前移。公共场所设置慢性病防治公益宣传广告,传播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信息,各社区设置健康教育活动室,向居民提供慢性病防治科普读物。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开展工间健身、健步走、运动会等活动。依托村(居)委会组织志愿者、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等,科学指导大众开展自我健康管理。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大力推广中医药养生保健方法。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
推广癌症个体化规范治疗
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优先将慢性病患者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积极推进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的分级诊疗,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鼓励并逐步规范常见病、多发病患者首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对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定位和服务能力的慢性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转诊服务。
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加强慢性病诊疗服务实时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努力缩短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到就诊有效处理的时间,推广应用癌症个体化规范治疗方案,降低患者死亡率。
100%乡镇卫生院开展血糖测定
促进慢性病早期发现,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100%的乡镇卫生院开展血糖测定,3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开展简易肺功能测定,5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0%的乡镇卫生院开展口腔疾病预防保健服务。政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积极推行健康体检制度,将慢性病核心指标和口腔检查作为必查项目,建立动态管理健康档案,加强健康和疾病指导管理。
开展个性化健康干预,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和覆盖人群,加强慢性病高风险人群(血压、血糖、血脂偏高和吸烟、酗酒、肥胖、超重、心理疾病等)检出和管理。
优先选用可靠慢性病防治仿制药
保障药品生产供应,鼓励专利到期药物的仿制和生产,保证仿制药质量,优先选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慢性病防治仿制药,对于国内尚不能仿制的药品,积极通过药品价格谈判或议定等方法,合理降低采购价格。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目录,做好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用药衔接。发挥社会药店在基层的药品供应保障作用,提高药物的可及性。老年慢性病患者可以由家庭签约医生开具慢性病长期药品处方,探索以多种方式满足患者用药需求。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邓雪琳)今(10)日至15日,2017年四川省青少年田径(甲组)锦标赛在绵阳市普明中学举行。本次比赛由省体育局主办,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田径系、市教育和体育局承办,省田径协会、普明中学、市田径协会...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