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 成都市 绵阳市 自贡市 攀枝花市 泸州市 德阳市 广元市 遂宁市 内江市 乐山市 资阳市 宜宾市 南充市 达州市 雅安市 阿坝州 甘孜州 凉山州 广安市 巴中市 眉山市
地方网 > 四川 > 四川新闻 > 正文

易加义:吹响世界的中国“魔笛”

来源:成都日报 2017-07-16 01:17   https://www.yybnet.net/

学习竹笛,更多是对文化的领悟 新华社图笛声悠悠,吹尽人间悲欢(资料图片)

提要

竹笛是中国传统乐器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在中国文化中,笛代表的不仅是潇洒与风雅,还被古人寄予了治国安邦的神圣愿望。在笛数千年的发展中,从骨制到竹制,从一孔到多孔,从民间传承走进音乐殿堂……现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听闻中国竹笛的声音。

嘉宾

易加义,竹笛教育家、演奏家。师从张宝庆、王其书教授,现任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教授、硕导,中国竹笛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四川竹笛专业委员会会长。2009年中国CCTV器乐大赛、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2012年中国文化部民族器乐大赛等重大比赛评委。发表十孔笛练习曲数十首、笛曲《阿诗玛叙事诗》《蜀殇》《西域行》等数首;发表《管乐吹奏中的精、气、神》《21世纪中国竹笛教学回顾与展望》等论文数十篇;发表《中国竹笛演奏指南》《十孔竹笛教程》等专著8部。国内外举办个人、师生等音乐会数百场,数名学生先后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奖。

手记

小时候看1983版《射雕英雄传》,里面黄药师手持碧玉横笛,一首《碧海潮生曲》吹得是荡气回肠,令人神迷目眩,而且这只玉笛不仅能吹奏乐功来远程杀敌,近战肉搏也丝毫不差,一套玉箫剑法潇洒至极,比什么九环大砍刀、精钢三角叉之类的逼格高得太多了。于是求父母买回一支竹笛,没事吹两声,舞几下,也算过了把武侠瘾。年纪渐长,再仔细看原著时发现,黄药师吹的其实不是笛,而是箫。虽然闹了个乌龙,但古代文人雅士临风吹笛的那种洒脱豪迈之风却让我颇为神往,连同对笛子这种乐器也充满了好感。

关于笛的传说有许多,有传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选竹为材料制笛,有《史记》为证,“黄帝使伶伦伐竹于昆豀、斩而作笛,吹作凤鸣。”也有传竹笛其实是西汉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

那么笛子到底是本土乐器还是舶来乐器呢?如果以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标本作为源头的话,那么笛在中国的历史差不多已经有8000年了,但以最为常见的竹笛出现来划线的话,那竹笛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不管怎么推算,这个乐器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本土乐器,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后面2000多年的发展中有没有融合西域的元素,那又是另外一码事了。

正因为在中国漫长悠久的存在史,笛子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乐器,而是成了一种文化符号,被赋予了“涤荡邪气”“治国安邦”的意义。《乐书》记载,“笛之涤也,可以涤荡邪气出扬正声,七孔,下调,汉部用之。”《风俗通》也有记载:“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长尺四寸,七孔。”正因为这种正能量的文化赋予,使得笛子在中国古代的宫廷雅乐乐种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笛乐也从宫廷慢慢走向了民间,甚至走进了军队。

当然,这种积极向上的乐器也深受古代文人的喜爱,以笛为题的诗词歌赋随处可见,李白的《从军行》,“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苏轼的《中秋》,“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黄庭坚的《念奴娇》中有,“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类似诗词可谓举不胜举。

新中国成立后,竹笛迎来了新的发展期,它从民间走进了音乐的殿堂,其传承越发科学化与严谨化,特别是对竹笛在演奏技巧之外的研究,使得这古老的乐器焕发了新生,带着中国“魔笛”的美誉,吹响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实录

笛在中国诞生已有8000年

说起笛子,大家都不会陌生。在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中,笛子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真正追溯笛在中国的起源,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在以往,学术界普遍认为笛的起源是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特别是《古今注》中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河》《兜勒》二曲。”由此证明,笛是一种舶来乐器,不仅乐器由张骞从西域带回,还同时带回了乐谱。笛乐带回中国后,慢慢变成了古代的战场军乐。这种“西来说”曾一度成为支配性的观点,横吹也被认为是笛最为典型的特征。

事实是否如此呢?上世纪70年代,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墓葬出土了一批骨笛,这批骨笛距今已约8000年历史,在众多骨笛中,其中一支可明显地理解为横吹。管上两孔,一孔可作为按音孔,另一孔可作为吹孔。无独有偶,在距今7000余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也出土了符合横吹特征的“骨笛”。这两次考古发现推翻了“中国笛子西来说”,将笛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约8000年。

一支箫笛,吹透千古幽情

但竹笛的真正成熟,应该是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诗经》记载,“伯氏吹埙,仲氏吹篪(chi)”,这个篪就是一种竹制的笛子。从春秋战国开始,历经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再到现在,竹笛从宫廷音乐到战场军乐再到民间伴奏,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今天很多壁画都有演奏竹笛的场景,可见竹笛在古代音乐体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虽然竹笛只是由一根竹子简单制造而成,但其内在的文化意义却不容小觑。南京师范大学林克仁教授所著的《中国箫笛史》是非常权威的专著,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让我感触颇深,“箫笛,两头看竹管是圆的,横面看每个孔也是圆的,它象征圆融与和谐;箫笛,内通人气,外化大气,发音奇妙,老少咸宜;箫笛,吹尽人间悲欢,吹透千古幽情。一支箫笛记载着多少世事炎凉,承受了多少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从民间走进音乐院校

竹笛在中国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其传承一直都是在民间,没有形成专业而科学的体系。古代文人对于笛子构造、演奏形式、乐谱等都有大量的描述,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记录手段和传承方式,笛文化的许多部分已经或面临失传。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建立音乐学院,目前全国有10所音乐院校。有了音乐学院后,竹笛作为重要的传统乐器,也开设成了一门独立的专业,有了科学而严谨的教学体系。目前竹笛专业教育从小学开始,一直可以读到博士。现在中国能带竹笛专业博士的,只有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的张维良教授,每年只收一两位博士。

有人问我,学一个竹笛,从小学到博士要学十几二十年,有那么多学问吗?我的回答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乐器,它并不是只有简单的演奏技巧和熟悉乐谱那么简单,竹笛背后的文化博大精深,而学习竹笛,更多的是对文化的理解与领悟。正是因为今天的中国音乐人中,有许许多多的学者在研究竹笛背后的文化精髓,所以近几十年来竹笛才能够得到如此迅猛的发展,从一个传统的民间乐器,发展到现在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可以聆听到中国竹笛的声音。

竹笛虽小内有乾坤

今天我们看到的竹笛在外观造型上有许多种,有长有短,甚至前段时间还有人做了一支笛子,像蟒蛇一样,总长达3米,由两三个人抬着吹。无论竹笛的外观造型如何多变,总体上都可以分为两种——曲笛和梆笛。

曲笛主要用途是伴奏昆曲的,因盛产于苏州,也有人将它称为“苏笛”。曲笛的管身粗而长,音色浑厚而柔和,清新而圆润。在中国南方各地非常流行,适合独奏或合奏。在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潮州笛套锣鼓等地方音乐和昆曲等戏曲音乐中极为常见。

梆笛主要是梆子戏曲的伴奏乐器,管身较曲笛细而短,音色高亢、明亮,是吹高音用的一种笛子。这种笛子流行于北方,多用于北方的吹歌会、评剧和梆子戏曲,如秦腔、河北梆子、蒲剧等的伴奏,后来也可见其用于独奏,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笛子构造并不复杂,音的数量也不算很多,如果以一个八度12个音来算,竹笛就有20多个音。这个数量远远少于钢琴和小提琴。但要把这20多个音吹准吹好,也是很难的。

另外笛子还有一个地方极为特殊,那就是笛膜,没有笛膜的笛子吹出来的声音是闷的。这个笛膜来源于芦苇中间的薄膜,每年都有专门采集的季节,采集后还要经过各种工序处理。处理好后还不能算完,还要贴膜,得专门的手艺人来处理,贴得不好的话,要么声音发闷,要么发沙,这种笛子就没法登大雅之堂了。

名家辈出世界聆听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竹笛分为南北两派,其中北派代表是梆笛,主要用于梆子戏的伴奏。第一位把戏曲的曲调用笛子独奏形式表现出来的是北派宗师冯子存先生,他现在已经去世了。冯子存从小受到家乡民间音乐的熏陶,1950年被招收到文艺宣传队,担任乐队演奏员。这期间他开始了笛子曲的改编和创作,独奏曲《喜相逢》《放风筝》就产生于这个时期。他在曲子里面用了很多历音、滑音技术,非常具有代表性。此外,北派的著名代表还有王铁锤等。

南派的代表则是陆春龄,他教了很多学生,堪称传奇式的人物。新中国成立后,陆春龄先生成为一名专业的音乐家,多年来除了演奏,还创作了不少优秀的笛子曲目,如《今昔》《喜报》《江南春》《工地一课》《练兵场上》等。此外,陆春龄曾先后去过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并将一些外国民歌改编为笛子曲演奏,被国内外听众誉为“魔笛”。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南北派的界限被逐渐打破,特别是到了80年代以后,笛子的创作曲已经非常丰富,全国各地诞生了不同的名家,比如武汉的孔建华老先生,四川的沈文毅先生和我的老师张宝庆、王其书先生,山东的曲祥、曲广义先生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沈文毅先生是十孔笛的发明者,目前四川音乐学院在竹笛教学上,也是六孔笛和十孔笛同时并重。

新闻推荐

2020年基本建成四大森林城市群

本报讯(四川日报记者王成栋)近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通过今后4年的努力,全力破解四川省森林城市总量不足、质量不高、人均占有水平偏低的现状。到2020年,全...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易加义:吹响世界的中国“魔笛”)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