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扇作品
▲齐白石寿桃
▲张大千人物
▲白雪石山水
扇子作为引风之物,除了纳凉之用,逐渐便有障日、蔽尘、仪仗、装饰之功能。然而,除纳凉消暑之外,扇子之用于古代文人,便衍生出借物抒情之用。“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唐伯虎就在《秋风纨扇图》中借执扇伫立、低眉沉思的画中女子抒情。
因此,古往今来,由扇骨、扇画以及扇套、扇坠等组成的“成扇”,是古代文人追求精致生活、托物言志的把玩之物。
1、扇骨:扇小乾坤大
扇子本是实用器,但作为艺术品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早期的羽毛扇,多是知识与地位的象征。从用料上看,扇子可分为绢、罗、纱、绫、纸等,从形状上看,扇子又可分为圆、长圆、扁圆、团方,以及梅花形、海棠形、葵花形等,后来还出现了可以折叠的扇子。现在我国保存的最大、最早的折扇就是明皇帝朱瞻基的设色人物扇子了,该扇长82厘米、宽59.5厘米,现存于故宫博物院。
扇子收藏,首重扇骨。扇骨材质分竹、木、牙、角,古人将竹扇骨视为“怀袖雅物”,而紫檀、象牙、乌木等名贵扇骨反被称作“俗制”。
一般而言,竹扇骨分斑竹、玉竹两大类。斑竹通常指“湘妃”、“梅鹿”、“凤眼”三个品种。“湘妃”为红色,“梅鹿”、“凤眼”为褐色,其以红黄为富贵。尺寸相近的三种斑竹扇骨,“湘妃”最贵,“凤眼”次之,“梅鹿”稍逊。但若是“全梅”,又当别论。而“玉竹”扇骨的原料是毛竹,看似普通,实则不然,对毛竹的生长年份、产地、采摘与存放时间等都有很高要求。扇骨装饰中最常见的手法是雕刻,多雕在“玉竹”上。
除扇骨材质以外,扇骨档数同样为人所重。16档扇骨最受文人青睐。一把扇骨,长度在30至32厘米之间,大骨最宽处为2厘米。而扇骨样式繁多,有直式方头、“和尚头”、“螳螂腿”、波折式、细梢式等基本样式,也有鱼尾式、葫芦式、如意式等花式造型。
从折扇的制作工艺和形态上,可以将其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又可以细分为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浙江、四川等诸多地方派别。南方气候湿润,利于竹类植物的生长,并且由于竹子的纤维长、韧性好、容易取材,因此南方使用竹子制作折扇的占据绝大多数。
据了解,上好的扇骨制作工艺颇为复杂。一根毛竹最高可达20余米,可为扇骨所用的只有中间很少的一部分,并且要干净没有瑕疵。在收集一批毛竹原料后,首先要进行煮料,然后是晒料,最后是存放,这三个环节称之为备料。制作工艺也十分繁琐,从打型(开料)到造型,再到烘烤、打磨等等,要经过大小十几道工序后方可成为一把完整的折扇骨。一把具有收藏价值的上品扇骨,除了具备上述工艺外,有的还请名家进行雕刻。
2、扇画:小品画大意境
“扇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品,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成熟于宋、元时代。明代以后,“折扇画”渐执牛耳,文人墨客精于此道者,不乏超凡脱俗的传世佳作。明代沈周的《秋林独步图》、唐寅的《枯木寒鸦图》、周之冕的《竹雀图》、陈洪绶和白汉的《松下题诗图》等名家杰作,向来“一扇抵万金”。
国家博物馆三层有个常设的展览,叫做“小品大艺——明清扇面艺术展”,展出了国家博物馆馆藏的90幅明清时期的扇画作品,涵盖了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四个部分,是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扇面中精心选出的。这也足以说明,扇画作品在中国书画中的地位。
作为引风纳凉的器具,扇子的历史颇为悠久。而在扇面上写字作画,则是古代社会生活风雅的体现之一。据了解,一般而言,扇面是书画的一个特殊品类,分为团扇和折扇两种形式。在明代以前,团扇一直是扇面书画的主要载体。而折扇于北宋年间从日本和朝鲜传入,明代以后开始在扇面书画中占据主导地位。
据业内人士分析,明代折扇的兴起与明代皇帝的喜好有关。明成祖朱棣的推广,为折扇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明中后期以后苏州地区“吴门画派”崛起,其代表人物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祝枝山等有大量精致的书画折扇(扇面)作品流传后世。
其次,由于元代文人画的发展,使书画艺术重心从宫廷院体逐渐向民间地方画派转移,明代“吴门画派”影响力得到了迅猛扩大,中国书画市场化进入到兴发期,并取代了宫廷院体和“浙派”所占据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随着书画行情一路走高,扇画小品也渐入佳境,受到越来越多藏家青睐。此前,任伯年《娇雀幽兰》作为北京匡时迎春拍卖的第一件拍品,备受青睐,以无底价起拍,价格迅速上升最终以17.25万元成交。
随后,经《碎金集》出版且有方震五上款的“仲月堂”藏溥儒《松涧迴云、行书自作诗》成扇,画面精彩,扇骨考究,经多次竞价后以35.65万元成交。而经《陆俨少画集》出版的金笺扇面《曲江行吟图》,经多次竞价,最终以35.65万元成交。此外,钱松喦、郭沫若共同创作的《黄花煨芋、草书自作诗》成扇则以32.2万元成交。
3、成扇收藏:最重雅物风范
扇子收藏不同于投资赚钱。收藏要看品位,其源于学识,又体现在文玩上。
一般来说,折扇属于文玩,重要的一点就是雅。喜欢的、好的扇骨配上有意趣的扇面,才是重要的“雅物”。除此以外,扇套的美观,扇子的养护,都是平时成扇收藏的重点。
一般而言,扇骨中最贵重的当属象牙、玳瑁,但爱护动物需从小处做起,珍稀动物的扇骨一般不为人所推崇。目前,折扇收藏还是以竹类材质为主,湘妃、梅鹿、凤眼等为上品。而在扇骨上的阳刻、阴刻、留青、贴簧、沙地、透雕、镂空等,还有髹漆、镶嵌、戗金银等多种手法,则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与此同时,扇骨与书画的搭配,以及扇骨、扇钉的配合,小骨无断梢,刻工完好,就可列为品相上乘。
因此,总体来说,成扇是集工艺、书画艺术水平、内容综合在一起的艺术品类,也是收藏市场中,颇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据人民网)
△
成扇收藏知识:
成扇收藏除了要注意“名家入手”、“新不如旧”、“明辨真伪”原则,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主题收藏对于主题扇的收藏,藏家尤其要对收藏门类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包括书画家、收藏家地位的高低、对后世的影响等等。例如,民国时期,中国女子书画会成员吴青霞、顾青瑶、周炼霞就经常合作扇面,喜爱女书画家这个主题的收藏家,不妨按照这一思路去搜集民国名媛的书画扇,这对于研究和展示当时的妇女艺术也有很重要的价值。
玩扇讲究赏玩成扇讲究很多,比如拿扇,手要洗净;打开或收拢折扇时易于损伤扇面,应该握住扇子下部轻轻捻开,而不是手捏扇纸部分掰开或者拿着折扇猛力开合;扇子打开后,不要用手随意指点、掰捏,这样不仅会磨损扇面,还会将手上油渍、汗液留在扇面上,使扇子的美观和品相大打折扣;另外,扇子打开后,如要与同观者交谈,也应掩住口鼻,不要将唾液喷溅在扇面上。
成扇比一般字画更重成品相,不要轻易揭裱扇面或更换扇骨。揭裱重装对扇面的破坏性极大,不仅使扇面上的书法、绘画伤墨伤色,失去原有的笔墨精神,破坏了折扇书画原有的完整性,还使扇子不耐久藏,触手僵硬。有的藏家一遇折扇稍有伤损就把折扇揭下装裱成扇页镜心或者书法、绘画上下形式的挂轴,并将原装扇骨弃置一旁,无意中成了本就稀缺的成扇艺术作品的“杀手”。
新闻推荐
近日,省政府同意建立由省政府领导牵头负责的四川省盐业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工作。省盐业体制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