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笔记
□贾登荣
每年春末,妻就会躬身花台,扦插空心菜。早上,妻会给空心菜浇水;空心菜懂得人心,在仄逼的土地上很快便苏醒了过来,接着开始疯长起来。不多久,藤蔓布满了花台,甚至还翻越花台,匍匐在花台壁上。这时,妻会采摘一些鲜嫩的空心菜,炒上一盘。这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空心菜,会勾起对乡间生活的记忆。
这些年,喜欢阅读植物类的书籍,家中这方面的存书也慢慢多了起来。其中有一本《南方草木状》,作者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嫡孙嵇含。书有一段是对“蕹”菜的描写。书中说,“蕹,南方之奇蔬也。”“叶如落葵而小。性冷味甘,南人编苇为筏,作小孔浮于水上,种子于水中,则萍根浮水面。及长,茎叶皆出于苇筏孔中,随水上下。”
这“蕹”究竟是什么菜?读书不求甚解的我,没有去深究。后来,读到清人徐珂《清裨类钞》一书“植物”部分,发现也有对“蕹菜”的记录:“蕹菜之种来自泰西,沪有之,曰空心菜。茎肥叶嫩,每岁发芽于夏,及秋而老。”
大悟,原来蕹菜就是空心菜,当然,四川人更多的时候是叫它藤藤菜!难怪阅读古籍时,常常会遇到许多不认识的植物,估计就在于前世与今生称谓有异吧!
有天,读唐代诗人李贺的《湖中曲》,第一句:“长眉越沙采兰若,桂叶水葓春漠漠。”其中的“葓”字,读音拿不准,便翻字典查了查。一查,又发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字典的注释中说,“葓”即“蕹菜”,也就是今人所说的“空心菜”。闹了半天,这空心菜,古代不但叫“蕹”,还叫“葓”。一种普普通通的植物,在时间的长河里,竟然出现了“葓、蕹、空心菜”三种叫法。
伴随阅读的继续,对于“葓、蕹、空心菜”是同一植物的说法,有了疑惑。从《南方草木状》中可以看出,“蕹”是南方特有的植物,而且长在水中;而“葓”呢,从不少诗词中也可以看出,也是长于水中的植物。
但是,近代很多人说“蕹”是来自国外的植物,如《清裨类钞》就说它来自“泰西”,也就是西方;百度里也说“蕹”是从东亚引种进来的。如果“蕹”真是从国外引进的,应该说与“葓”不是同一植物。这是因为,“葓”是生长在水中的,而“蕹”却是生长在陆地上的。
自己一下子走进了迷宫。翻完家中数十种植物类的书籍后,仍然没有解开疑惑。夜里,失眠了,早上还咳嗽了起来。这一咳,心中产生新的疑惑:花费心思对“葓、蕹、空心菜”进行寻根究底,有意义吗?
在自问中,我起身出门,向不远处的菜市场走去。我要去买些空心菜回来,炒上一盘,慢慢品尝。或许,在空心菜的清香氤氲中,能够解开缠绕在心头的纠结。
新闻推荐
四川省食品安全宣传周下月启动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吴柳锋见习记者韩雨霁)食品安全网络知识竞赛,食品科普作品征集,食品安全...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