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侦探作者:曾园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8年12月
■林颐
我最初在豆瓣上读曾园的茶文,接着关注了他的公众号,后来两者都停更了,正可惜,原来已交付出版,就是现在这部《茶叶侦探》。
既名为“侦探”,免不得查微寻幽。第一泡茶要倒掉,人人都懂,为了卫生嘛,恐有农药残余、尘灰杂质。很少有人晓得,制茶工艺里有一项叫“脚揉茶”,少女玉足尚有香艳遐想,若是个邋遢糙汉呢?因此,遮遮掩掩,不向外人说道。其实呢,法国早期的优质葡萄酒也是用脚踩出果汁的,更何况,那么多人追捧猫屎咖啡,眼不见为净,不在意就无妨。
《茶叶侦探》共24篇随笔,读了《打破第一泡茶的铁律》,大抵就能知晓些许作者的性格了,率意、自在,烟火味。很多茶文高雅清新,饮茶者飘飘欲仙,曾园却要把茶事放回俗世,想想也是,茶米油盐诗酒花,雅与俗,都是人事,皆为一体。
曾园对茶道自有理解。他谈到,现在名闻遐迩的“金骏眉”是在2005年创立,借鉴了碧螺春、黄山毛峰利用“单芽”做茶,结果一举成名。中国茶道讲求“自恣以适己”,曾园追求的茶道,不在意繁琐的规则,而是着眼于茶与普通人,与日常生活的靠近。
潘向黎有一篇《听,茶哭的声音》,讲自己对“花架子”的反感。以功夫茶的手法招呼娇嫩的绿茶,让她气愤不已,没有对茶的起码知识,或只为了好看明知故犯,还谈什么茶艺?对茶如此不尊重,谈什么“道”什么“艺”?在这点上,曾园的想法与潘向黎接近。钱钟书评价日本茶道“小气”,“总共是一小撮茶叶末子,弄来弄去,折腾半天,无聊之极。”曾园就说钱先生的话超脱而高明,高不高明另当别论,态度很明白了。
好友周重林说,“曾园谈茶,先飞腿”,走茶道,访茶人,问茶经,先去昆明,后居澳门,现居广州,各处的茶俗都熟稔,写粤地早茶尤为有趣,让人垂涎。眼见了,经手了,落笔的分量也实在。周重林曾论述,拼配是茶叶市场化的一个关键,也是应当向英国茶学习的一个方向,“我们只有茶杯,人家有实验室。”曾园与周重林有共同的关心。除了专门讲拼配的知识文章,在《撒拉亭:年轻的茶》一文里,曾园还访问了年轻的创始人韩瑞婷,连锁专卖模式怎么推广?传统文化怎样吸引年轻人?老茶树要发新芽,茶人们都在思考。
曾园茶文之妙趣,还在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史籍典故每每手到擒来,眼界很开阔。曾园说俄罗斯的茶炊,引用普里什文、高尔基的文学,从茶炊延至“俄罗斯式的好客”,阐析俄罗斯文化的特点。
《茶叶侦探》个人风格鲜明,作者不循常例,有温词也有锋芒。从行文可以看出,曾园极爱普洱,喜武夷,兴致盎然,如数家珍,绿茶却不怎么得他欢心,轻笔略述,我作为江浙绿茶党对此表示有点遗憾呀!
新闻推荐
(郭敬贤全媒体记者艾君)去年以来,县卫计局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四川2030规划纲要”为主线,在推进医改、免疫规划、...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