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敬平像。
何敬平,1918年出生于四川省巴县栋青乡(今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一个贫农家庭。1935年,北平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后,重庆各界闻讯响应,正在巴县中学读书的何敬平参加了“重庆学生救国联合会”的活动。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19岁的何敬平在抗日救亡运动中表现突出,被吸收为重庆公共汽车公司“救国会”小组成员。
1938年春节刚过,何敬平就和一群青年踏上了奔赴延安的征程,中途他因被误解滞留西安,后加入国民党部队,在政治处从事抗日宣传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何敬平进一步认识到国民党假抗日真反共的本来面目,他愤然弃军回家,经朋友介绍进入重庆电力公司工作。
1945年2月,重庆电力公司发生“胡世合事件”。中共南方局领导发起了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带动全市的争人权、争民主的群众革命斗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由于勇于斗争、表现突出,何敬平被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46年上半年,中共重庆电力公司党支部成立,何敬平任组织委员。1948年春,因叛徒出卖,何敬平被捕入狱,先后被关押在石板坡第二模范监狱、渣滓洞集中营等地。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坚贞不屈,同敌人进行了顽强斗争。
1948年秋,何敬平用几天时间,在一片小纸上写下题为《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一诗。后经同牢房的周光复、胡春圃等人更名为《把牢底坐穿》,并谱上曲子在难友中传唱,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惨无人道的渣滓洞大屠杀。何敬平奋力越狱逃跑时,被敌人枪杀在牢房中。为追求革命理想,他献出了31岁的年轻生命。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黄思庆教授:四川省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常务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擅长神经外科疑难杂症的...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