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四川文理学院四川巴山作家群研究院全体学人在宅家抗疫同时,以笔为剑、以笔为歌,以自己特有方式和全国人民一起,讴歌抗疫阻击战第一线的医护英雄和各领域动人故事,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共克时艰,共战疫魔。
四川巴山作家群研究院院长邹亮、名誉院长李明泉、执行院长赵定贵早组织早安排,办公室主任王云彤、教授姚春积极行动,四川巴山作家群研究院客座教授、著名作家田雁宁、谭力、罗伟章、刘汝贤、廖清江、张建华等和省内外以及全国、世界各地的大巴山作家群诗人作家、教授学人、报刊编辑们,或抒写自家感触、或慨然吟诗作赋、或精构散文小说、或撰写论文时评、或发布新闻报道,在全国性报刊登载亮相。李明泉的文艺评论《提高抗疫文艺书写水平须从四方面着手》刊载于《光明日报》和《中国文艺评论》杂志,罗伟章的《在这一特殊时刻,把自己放在我的面前悉心审视》刊载于《文学报》,李明春发表短篇小说《他从武汉来》等,更多的则是在各类微信群、QQ群、公众号、朋友群上亮相发声,相互交流鼓舞、相互搀扶前行。据统计,目前巳收获有各类样式的抗疫文艺作品近千件(部)。
据了解,这批抗疫文学形成了一波又一波持续、壮阔的大巴山作家群之评论家、诗人、作家、学人等群体抗疫文学大潮,获得了各个方面广泛关注和高度赞誉。尤为珍贵的是,四川巴山作家群研究院去年刚刚缔结的友好协作单位江苏省作家协会、南京大学文学院、苏州大学文学院和扬州大学文学院的院长、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等专家学人也纷纷发表抗疫文学作品,与大巴山作家群作家交流切蹉、砥砺共勉。 (王云彤)
新闻推荐
扎堆登记出入信息效率低、指纹打卡触摸多、戴着口罩无法识别身份、近距离测温接触风险大……通勤这些事让人头疼。近日,由...
四川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四川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