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空气很新鲜,这里的小吃很特别,这里的香槟不像水,这里的夜景很有感觉……
在一万英尺的天空,心思渐远。
上海,有多少人把你当作自己的未来……
十几年前的记忆已久远,有未知,有期待,有好奇,那些零乱于印象深处的碎片渐渐拼起了一个并不完整的大上海。
外滩——时光分割线
居住在外滩附近,一个最上海的地方,仿佛时光与时光的分割线。
午夜时分,星光渐亮,夜色渐浓,霓虹绚烂,大厦配合着幻彩灯光,展示着这个城市的万种风情。
张爱玲的笔下,有十里洋场,有石库门建筑,有市井弄堂,还有当当的电车驶过,有精致的生活,也有亭子间的逼仄。
在我的眼里,只有沿途张望的风景。
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原汇丰银行大楼等52栋万国建筑群,古朴,并不高大,没有高层建筑的压迫感。洛可可样式的宫廷铁艺,挂着纱帘的神秘阳台,保持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敦厚味道,经过岁月洗礼,仍有丝丝浮华之气,宁静中有谦和,却也让人浮想连篇,曾有什么样的人在这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我走过的每一步是否也印证着他们的脚印?喜爱这样的贴近,这样的状态氛围,不知道下一次又是在何时。
整点时分,海关钟楼传来厚重而深远的钟声,大气而磅礴地扑面而来,让人呼吸一紧;轻呼一口气,惬意却又随之而来,脚步也似变得轻盈起来。
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地标而存在,堪称上海的心脏,几乎为每个来上海的旅游者必到打卡地。
已是入夜时分,行走在外滩观光台,潋滟的黄浦江,折射着沿岸灯火,百媚千红之中,依然三丈红尘的世人之城。
咸湿的空气里透着些许温柔与浪漫。三两成对成群的人们走得很慢,挂着相机的,举着手机的,都想用镜头留下这一时三刻。江对岸的东方明珠是拍照的必备元素。我也不落俗套加入自拍大军,欣喜地感受着久违的气息。
黄浦江的水,并不清透,腥风血雨有过、爱恨离仇有过,悲欢离合有过,各种岁月故事,都被它一一见证。作为一个外来人口密集的城市,多元的文化,令上海摇曳着多样的风景。在此立足,没有强大的自我应该是不行的,人是这样,水也如此吧。
小吃——没有特色的特色
作为一个地道的四川人,喜辣的风格似乎与上海格格不入。而包容性强的上海菜肴却令川妹子的胃与当地食物和平共处。
在上海吃过的几顿饭,唯一的感受是,这里的饮食风格,不中不西,不南不北,貌似没有自己的特点,但融会贯通的本性却正是其无法被模仿的存在。
某日穿小巷,一处排长队的餐馆令我顿生好奇心,且排队的多是西装格履的职场人员。走近一看,竟是一家主卖包子的店。
临街的玻璃操作间里,充盈着升腾的白汽,白白胖胖的包子刚刚出笼。
我家附近也有一家包子铺,在达州算是比较知名的,平时只卖早晨和中午。每天天不亮,包子铺就开门营业,门口摆着几叠大屉笼和小笼,店内坐满赶早的客人。几乎没见店里有过空桌,但绝没有像我在上海看到的门口排长龙的情形。想来大概是地方差异,而且达州美食选择众多,此处客满,大可就近来碗小面或是汤粉之类也是不错的。忍不住心痒,随着人群进了这家店。光看菜单就花了眼,各种馅的包子名目繁多,不知好赖,干脆凭感觉选了两种。
几分钟光景,服务员便将两份包子送上桌,粗看和平时吃的包子无二致,只是那容器不似四川普遍所用的小蒸笼,而是更为精致。小咬一口,没吃到馅,皮稍厚,心里减了一分。再咬,陷料并无特别,不甜不咸,仿佛邻家女孩,小家碧玉似的温温柔柔。打个八分吧。没我想象的惊艳,但软糯适中,还好。
上海小吃中除了最具烟火气的“包子”比较出名之外,剩下的主要是点心了。在这个融汇中西文化特色的沪系小吃中,就连传统的中式点心,也有了西方的味道。
在一众洋溢着现代文明的都市建筑群里,脱俗的庙宇,格格不入地坐落其中,好像是为了慰藉上海的落寞与繁华。上海城隍庙,位于上海市最为繁华最负盛名的豫园景区,为“长江三大庙”之一,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没有到过老城隍庙,等于没到过上海”的老说法,让我心生向往。早听过城隍庙的小吃,怀揣一颗好奇心(不是吃货的心)来到了这里。
和到过的许多旅游景点一样,上海城隍庙周边布满了各种售卖全国千篇一律的纪念品、特色小吃、玉石古玩金器的大小商家,充斥着浓浓的商业气息,我甚至还在这里听到了熟悉的四川口音。在售卖点心的商店里,几乎也是相同的场景。见得最多的,就是梨膏糖、五香豆、蟹壳黄,还有各种酥。还有一家店挂着醒目的“小吃广场”招牌,但我却很难相信这会代表真正的上海小吃。
南京路——十里长街的微观世界
从黄浦江边的外滩进入南京路,依然是洋溢着年代气息的建筑,大街两旁高楼林立,商店鳞次栉比。橱窗内展品光彩照人,引人注目。店堂内货架上,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昔日闻名的四大公司,华联商厦(原永安公司)、上海第一百货商店(原大新公司)、上海时装公司(原先施公司)、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原新新公司)老店新开,以世界橱窗、超级市场、精品博览等全新的经营方式展示当今世界商业新潮。而张小泉刀剪商店、亨达利钟表商店、邵万生南货店、老介福呢绒绸缎商店、培罗蒙西服店、朋街女子服装店等一批百年老店,进一步发扬传统特色,更加引人入胜。
在南京路,几乎可以买到你能想到的任何东西,既可到大型综合型百货商场,也可到专业商店购物。还可到许多特色、特需商店,例如中老年服装商店、万里手杖商店、上海向阳儿童用品商店、航模材料商店购到一般商店难以买到的特殊规格和特殊需要的商品。当然,这里还看到了四川的名酒、浙江的丝绸、西藏的牦牛肉、吉林的人参、黑龙江的乳品……LV、CHANL等也是有的。浓缩着全世界的各样百货。
我在上海的几天时光,每一天踏上的都是古色古香,最具历史、文化沉淀的略显沧桑的华贵之地,似乎是在我踏出宾馆大门的那一刻,张爱玲已在路的另一端朝我频频招手……
它多面,又迷人,却偏偏因为生活,腾升出了烟火。
□李 杏
新闻推荐
10月四川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0.2%猪肉价格同比下跌8.0%
11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获悉,10月,四川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下跌0.5%,低于上月0.6个百分点;同比上...
四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四川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