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帮助预约就诊患者扫码签到
有序恢复
日常医疗秩序
系 列 报 道
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陈秋吉 测温、亮码、行程问询、贴通行标签……1月20日,四川省妇幼保健院门诊部人头攒动,但院内的疫情防控并未有丝毫的松懈,从挂号、就诊、住院、急诊等多方面,医院在做好院感防控的同时,也处处透露着护佑母婴健康的暖心之举。
在医院门诊部大厅内,前来就诊的人们都提前拿出了手机预约的相关挂号信息,在对应科室前的自助服务机进行扫描签到,随后机器便会显示出就诊的具体门诊室号,患者只需来到相关诊室外等待叫号即可。
据了解,自去年疫情发生之初,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就开启了非急诊患者“先预约、后就诊”的分时段预约诊疗模式。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上预约就诊,在实现了人员分流的同时,有效解决了排队等候的问题。怀孕7个月的刘女士告诉记者,随着月份越来越大,行动也愈加不方便,每次来医院产检,手机一键预约,到点来检查,“不用等太久,这对我们大肚子来说太友好了。”
过渡病房 化解产科“急”症
为了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省妇幼保健院专门增加了各区域消毒清洁频次,并组织多次专项培训及实战演练。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对于住院病人的陪护,我们也有严格的要求。”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感染管理科主任李渠说道,为降低病区人员聚集风险,住院期间谢绝探视,鼓励有自理能力的住院患者不设陪护,确需陪护者严格实施“1人1陪护”,相对固定不随意调换。且医院所有病区实行24小时门禁管理,严格出入管控。目前该院住院患者及其陪护的核酸检测率为100%,发热门诊患者核酸检测率也为100%。
尽管医院要求住院需要核酸检测,但对于时常遇到紧急情况的产科而言,没有办法完全做到,“我们为临时发作的孕产妇都准备了过渡病房,一人一室,并且安排一名医护人员专人负责。同时,我们也会加快核酸检测的速度,目前医院检验科核酸检测实验室每天安排了7个批次,24小时不间断检测。直至检测结果出来后,环境消杀完毕才可转移至普通的病房,这样对其他的待产孕妇也更加安全。”母婴健康中心的主任医师高岩告诉记者。
在家“安”胎 孕妇学校搬上网
“疫情发生以来,许多人因为对病毒的不了解,都不敢前往医院进行相关检查,特别是孕妇群体,定期的产检对母婴双方的健康都十分重要。”高岩说,为此,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开启了“互联网+科普”的线上模式,通过“云上妇幼”智慧服务,让孕妇们在家也能学习到相关孕期的注意事项。
“我们将孕妇学校搬到了网上,提前录制好相关的视频,放到网站上,这样一来,孕妇们在家也可以进行学习。”高岩讲道,因为疫情的影响,孕妇们在家的活动、饮食都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医院还出台了相关的疫情防控指南,对孕妇饮食等方面进行了指导。
“除此之外,我们还启用了抖音、微信等新媒体账号,对新冠疫情、孕产妇在家注意事项、医院的最新消息等进行了科普,方便大家更清楚地认识疫情。”高岩对记者说道,“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刚开始那些孕妇来医院检查时,都穿得‘五花八门’,有穿雨衣的、充气服的、戴头盔的,实在让人忍俊不禁,所以才想到用互联网的形式进行科普,方便大家更准确地认识疫情,也提倡孕妇们做好防护后按时来医院产检。”
而互联网的作用远不止于此,高岩还回忆道,在疫情发生之初,德阳市一名孕妇原本安排的待产医院发现了疑似病例,因此不敢前去生产,于是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微博官方账号下留言求助。最终,医院在完成一系列检查后接收了该孕妇,并顺利诞下了一名婴儿。
新闻推荐
百余个奖项等你拿“家庭春晚Vlog大赛”来了扫一扫,了解更多征集详情,参与活动。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梦琳)春节...
四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四川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