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二级城市的首个芯片生产基地即将奠基——
□云源 本报记者 陈岳海 任鸿
5月26日,投资32亿元的遂宁芯片项目第一条生产线从日本运抵上海港,不日将到达遂宁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以下简称“国开区”),至此,遂宁切入了电子信息产业最核心的领域——一条从芯片封装,到新光源,再到电路板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合拢扣紧。
遂宁过去是“切薯片”,近些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兴起开始“切芯片”,未来即将“造芯片”——伴随着这条产业升级路径,遂宁经济“发动机”的轰鸣愈加强劲。
幸福的烦恼:
生产搞不赢
今年以来,国开区电子产业园内企业普遍生意火爆,订单爆棚。志超科技、蓝彩电子、柏狮光电、伊连特等企业负责人纷纷为“生产搞不赢”而苦恼。5月25日,四川蓝彩电子公司出货区,几辆大货车正在排队装运二极管等半导体元器件,准备发往珠三角市场。与记者交谈中,公司总经理李为民不时还要应对客户催货的电话,“交货期已经排到8月了,满负荷生产。”
台资企业志超科技短短半年连续增资两次,累计投资额达6.5亿元。这家企业没有接待客户的“前台”,也没有介绍产品的小册子。“我们有仁宝等固定的大客户,只需要一个销售人员在客户端上下单、出货,就能完成每月4500万元的销售额。”据行政专员杨云介绍,志超占据了全球六成笔记本主板市场,除生产笔记本电脑主板外,还将进军手机主板市场,“年底开建的生产线,将成为公司业务新增长点。”
生产笔记本电脑锂电池的韩资企业伊连特公司同样有着幸福的烦恼,“产品直供三星,需求旺盛,生产手机电池的二期厂房已开建。”春节放假也来不及回韩国的总经理朴正仁脸上荡着笑意。
柏狮光电6年前从深圳来遂宁时,年产值和销售额才几百万元,第二年达2000多万元,去年突破3亿元;从租用一层标准厂房发展到自建4万平方米厂房,其在遂宁的发展堪称火箭速度。
逆风中飞扬:
啃了几年硬骨头现在该吃肉了
从五六年前起,电子行业遭遇“逆风”,沿海有三到四成电子企业倒闭。柏狮光电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保霞介绍,在这次行业洗牌中,一些产值上亿元的企业也倒闭了。
记者了解到,尽管去年底以来电子信息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但珠三角及我国沿海地区仍有出口加工型电子企业或裁员或放假。
为什么遂宁国开区的近200家电子企业普遍产销两旺?国开区管委会主任刘锋华说:“我们引进企业不只是简单搬进来,而是扶持引导企业以搬迁为契机不断上档升级,淘汰低端产品,扩大高端产品生产规模。”“柏狮光电最初是做附加值和技术水平较低的封装,为成都和重庆的企业配套;现在向下游的终端产品LED显示屏和LED灯丝灯延伸,显示屏已成为主导产品。”李保霞介绍说,公司已实现LED领域的全产业链生产。
由“制造”到“智造”——去年,国开区的企业申请专利300多件,占遂宁市的一半。
蓝彩公司刚刚忙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申报工作,落户国开区不到两年,公司已拿下金属传感器导料气管切换装置等39项实用新型专利,拥有上百项专利。“这些专利主要针对设备的智能化升级和改造,专利成果可折算为公司股权,发放给研发骨干,激发出源源不断的研发动力。”该公司最初计划投资1.5亿元,结果技术和设备更新根本停不下来,两三年下来已投入3.5亿元,预计明年达到5亿元。
柏狮光电也已向美国、日本、欧盟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申请了涉外发明专利。
这些企业负责人说:“啃了几年硬骨头,现在也该轮到我们吃肉了。”
可期待的未来:
遂宁“芯”很大
6月18日,遂宁芯片项目将奠基。从2007年第一家电子企业立泰落户,到如今近200家电子企业集聚,国开区成为西部二级城市的微电子业基地。然而,此前整个集群和链条独缺龙头“芯片”的生产制造。在西部,生产芯片的企业在成渝也就为数不多的几家,国开区新建的芯片生产基地成为西部二级城市的唯一。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欧欢记者任鸿)6月5日14点,家住遂宁城北水都豪庭小区的罗大爷和往常一样,邀约棋友到小区老年活动中心“杀”上两盘象棋。该小区老年活动中心是遂宁市区极少数免费开放的老年活动中心,而其他老年...
遂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遂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