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遂宁 今日射洪 今日蓬溪 今日大英
地方网 > 四川 > 遂宁市 > 今日射洪 > 正文

横竿点破一江沧 陶武先《闲情逸咏》序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20-08-05 06:31   https://www.yybnet.net/

□ 周啸天

武先同志的诗词赋集《闲情逸咏》编成,嘱余为序。序不敢当,亦不能辞。韩愈云:“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恭敬不如从命,略陈鄙陋而已。

初见武先同志,约在九年前(二○一一)的下半年。那时他还是四川省政协主席,因为买了拙编《历代诗词分类鉴赏十二种》,兴之所至,便委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同志(原工作单位在四川大学,在竹林村为对门识户),邀我同往省政协主席办公室,和他当面论诗。交谈中,我提到他在干部会上说过的两句话:“要识庐山真面目,还须深入此山中”。认为是现成的佳句。它将就苏东坡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夺换几个字,即成翻案文章。东坡讲一个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武先讲另一个道理: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两个道理并不打架,此道理也不比彼道理差。

后来,我就在这两句前加上两句,完成了一首七绝。因要落脚到“还须深入此山中”,就得从“山外看山”说起。诗云:“山外看山山略同,焉知百态作奇峰。要识庐山真面目,还须深入此山中”。命名《题东林壁》(按庐山有东林寺)。说与四川省政协老领导、时为省诗词学会会长(等于执四川诗坛牛耳)之李维嘉老人。李老一见大喜,道:“此诗要登为下期《岷峨诗稿》(四川省诗书画院院刊)的第一首。”又言:“这种诗,一个人在一生中碰不到几次。”

武先同志婉辞了李老的这个提议,认为这首诗要由我拿去(后入拙集,注明:后二为陶武先句)。他则另开蹊径,别出心裁,写成一首《庐山》,诗云:“层峦叠翠雾萦峰,洞府丛林道不同。要识匡庐真面目,还须出入此山中”。这首新作,把《题西林壁》和《题东林壁》两首诗的意思挽合起来,又讲了一个新的道理,也就是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的:“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刘道平同志对这首《庐山》有一个精要的点评,可谓中肯:

“全诗措语通俗,质朴无华。第一句短短七字便描绘出一幅山水画图,翠黛层次分明,岚烟缭绕奇峰。第二句洞府深隐,丛林时现,道观佛寺,共襄胜景,幽径相连,坎平相接,百转千迴,人之欲达,其道路不同,而旨归不异。第三四句巧妙化用东坡语。东坡用因果复句倒装(不识——只缘),而武先则用假设复句(要——还),新意顿出。题同词异,意境维新,言贵诗外。此诗中令人玩味的是‘雾萦峰’亦即世事朦胧;‘道不同’即承载万事万物之‘源’之‘理’千差万别,告示为人处事要谨记‘道法自然’‘遵循规律’。‘出入’乃诗眼。‘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作者曾是具有丰富经验的领导干部,颇具理性的哲学思维,深谙认识事物应当‘全面和动态’,注重时空转换,适应方位变化,切中‘出入’之理。这种‘实践——认识——实践’\‘学习——思考——学习’等等\‘道法’,发而为诗,便能深邃而独到。”

“独到”或独出机杼,确实是武先同志的文品。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语言形式,都不肯俯仰随人。诗史有“一字之师”的佳话,典故的出处尽人皆知,可以按下不表。且说切近的例子,如毛泽东《长征》诗,第五句原写作“金沙浪拍云崖暖”,有一位大学老师见了,上书主席,说前面“五岭逶迤腾细浪”已经用了一个“浪”字,建议这个“浪”字改为“水”,毛即欣然同意,并有复信。又,《登庐山》“热风吹雨洒江天”,前四字原作“热肤挥汗”,“热风吹雨”是臧克家改的,润色不少。远的如宋代大词人晏殊名作《浣溪沙》之“无可奈何花落去”,其对句“似曾相识燕归来”,原是其下属县官王琪想出来的。而武先同志对别人的这种“馈赠”,一般不照单全收,坚持独立思考,辞必己出,文责自负。这也是一种佳话。因此,《闲情逸咏》中的诗词赋,从谋篇到琢句,均出作者本人之苦心孤诣,无半点假借于人,尤为难能可贵。

武先同志自称“冷静有余,热情不够;严谨有度,浪漫不足”(《自序》)。这既有自谦的成分,也有自省之表现。严羽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沧浪诗话诗评》)。武先同志的诗词,近于“子美之沉郁”,而不是“太白之飘逸”,更不是长吉(李贺)之“时花美女”或“牛鬼蛇神”。书虽命名《闲情逸咏》,但主要的作品大都关乎国计民生,充满人文关怀。如《震难深情》《雨后新景》《科技星光》《抗疫组词》《劳动者之歌》等组诗(词),以及《庚子抗疫赋》,都称得上是他的力作。而那些可称闲适诗的小诗,则大多哲理与诗情相结合,颇具理趣。如书中各卷的题记,都不同程度地具有理趣:“春秋知冷暖,穷达问行踪”(《寄友》)、“过雨晴方好,穿云路更幽”(《九寨题别》)、“登高径迹留身后,致远经纶始目前”(《射洪建市记怀》)、“人生旦出门前路,踏过崎岖气自华”(《鹧鸪天民居》)等等。这些诗句中,包含着作者对人生况味的哲理性思索,耐人玩味。

《闲情逸咏》中的作品,按体分卷,依次为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词、赋,悉为近体。五绝本有古风一体,而武先同志不用,所作悉为律绝;赋有骚体、文赋,而武先同志也不用,所作悉为律赋。故其自叙题为《怡情平仄间》,体现了对格律的浓厚兴趣和执着追求。他曾嘱我顺便核对一下这些作品的格律。但我生性懒散,一向认为“格律不是硬道理”,不可不懂,却可以不依。好比捕鱼人的“筌”(四川叫巴篓),可以“得鱼忘筌”(《庄子外物》)。例如杜甫在蜀中,一方面自称“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一方面又整出许多“拗律”。所谓“拗律”,说穿了就是不依标准格律的诗句。在老杜则可,他人如果照做,就是邯郸学步。决定声音美听因素很多,远不止“平仄”一项。古诗中的“明月照积雪”(谢灵运)、“高台多悲风”(曹植)等句,虽不协平仄,却相当美听。不过,话得说回来,做近体诗词,稳妥的办法,还是严格遵守平仄规定为好。武先严守平仄之法,或是其为人处事每以规矩而定方圆的体现。

平仄讲求之外,还有锻字炼句。武先同志的得意之句是:“横竿点破一江沧”(《浣溪沙春钓》),这是一个险韵之句。因为唐人几乎不用“沧”(暗绿色)字押韵。宋代有寥寥数例,却没有“一江沧”这样的搭配法。所以初读此句,会让人一愣。闭上眼睛一想,倒像真的见了这情境似的,就如《红楼梦》中香菱读王维诗,生发出的感受。唐人徐凝咏庐山瀑布,有“一条界破青山色”之句,苏东坡嘲为“恶诗”,平心而论,诗实不恶。宋人白玉蟾的写景诗,有两句更接近武先之句:“白鸟忽飞来,点破一山翠”,先见于《棘隐壁三首》,后见于《楼前雨霁》,真是好话不怕一再说。徐凝、白玉蟾二位,写的都是“青山”。而武先同志写的则是碧水。水面比山色,更像玻璃,玻璃易碎,用“点破”更惊心。明代胡应麟说:“连城之璧,不以追琢减称”(《诗薮》卷六),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武先同志的另一个喜好,是尽可能使用对仗。近体诗可以不对的地方,他也使用对仗,例如七绝的三四句。他在自序中有专节谈到。这个是唐人已有的。如初唐七绝,就多以对仗作结,即下联对仗,或两两整对。这种对结,后来被杜甫等诗人用于律诗,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今望苦低垂”(《秋兴》)等等,将律诗体裁的特点和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这样做,就需要作者在字句上作更多的推敲,表现的是一种追求精致的工匠精神。好比现代篆刻中的陈巨来工整一路,当然,你也不能用猎微穷精的陈巨来,去否定大刀阔斧的齐白石,和不衫不履的当代印风。

武先同志是四川射洪人,射洪在唐代出过一大诗人——陈子昂。陈子昂提出了以复古为革新的诗歌主张,从理论上对齐梁诗作一了断。他最大的理论贡献,就是强调“兴寄”与“风骨”两个范畴。所谓“兴寄”,是指诗歌必须关注社会时事,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即要有充实的社会内容和进步的思想感情;所谓“风骨”,通常认为指刚健遒劲的风格。而这两点,在武先同志的作品中,都是具备的。陈子昂脍炙人口的作品是一首小诗《登幽州台歌》,其石破天惊之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不见来者”,并不是说后无来者,反倒是相信一定会有来者,只缘时空所限,他等不到而已。陈子昂身后不久,蜀中即出了个李白,又来了个杜甫,后来又出了个苏轼,来了个陆游,可谓源源不断。武先同志景仰前贤,自称子昂的“异代粉丝”,亦可算在“同乡来者”之列。

新闻推荐

“童伴妈妈”情暖留守娃

快乐的暑假本报讯(记者周颖昳)7月25日,正值暑假,走进射洪市金华镇金龟寺村“童伴之家”,十几个孩子正在协助“童伴妈妈”...

射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射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横竿点破一江沧 陶武先《闲情逸咏》序)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