埇桥区西二铺乡大棚一角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美好乡村建设,系统工程,鸿篇巨制,锦绣文章。其内涵: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即宜居宜业宜游之谓也。“四美三宜”实现了,农民也就成了体面的职业。何为体面?即美丽的家园、红火的产业、鼓起的腰包、权益的保障。实打实的体面,看得见、摸得着的体面。美好乡村、农民体面,说到底就是“强富美”。
近年来,各地美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继而又在打造升级版,成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四化同步”的战略举措,成了“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成了造福广大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
宿州市共有1210多个行政村,9100多个自然村,村庄规模大,分布密度高,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美好乡村建设是爬坡、是过坎,要拉长农业的短腿,补足农村的短板,成就农民的体面,就得咬紧牙关,奋力攀登,砥砺前行;就要科学谋划,分步实施,毫不懈怠,一抓到底。“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2013年首批建设123个中心村,选择36个重点示范村,力争2015年打造100个左右的省级重点示范中心村。路该怎么走?以何作保障?实施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兴业富民、土地整治、管理创新“五大工程”。建立加强组织领导,上下联动的责任机制;多元支撑的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依靠群众的动力机制。
盘点一年来的美好乡村建设,映入眼帘的:生态优先,见缝插绿,见缝插色,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颇具生态财富。给人惊喜的:融入现代元素,注意文化传承,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有原典原貌原意,又有新编新创新解,颇具人文财富。令人温馨的: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山水田园,独特风光,观光农业,度假休闲,采集鲜果,融入自然,满足了城里人的需求,鼓起了农民的腰包,颇具旅游财富。叫人感慨的:规划为纲,基础先行,加大投入,路水电气房上下大功夫,治污整洁上花真气力,农民分享了现代化成果,“城里有啥俺有啥,水绕别墅,路到门前是俺家”,颇具发展潜力。让人振奋的:美好乡村建设,人的整体素质大提高,眼界大开阔,思想大解放,讲文明蔚然成风,讲和谐事事兴隆,更具后发崛起能量。“用景观的概念建设农村,用旅游的理念经营农业,用人才的观念培育农民”,已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农村又脏又乱,农业又苦又累,农民又土又穷”,已成历史旧照,往昔陈景。斯地是:“今日忽从山上望,始知家在画图中”。
美好乡村,颂歌不尽,作者用笔付诸文字,记录发展,摄影者用镜头采撷瞬间,带给人视觉的盛宴。本组美好乡村建设的图片即是如此, 摄影心,宿州情……
① 埇桥区桃山新村。
② 砀山县白腊园村。
③ 泗县刘圩镇江上青小学。
④ 埇桥区符离镇沈圩子新村。
⑤ 灵璧县虞姬村一角。
⑥ 乡村的孩子们。
——摄于埇桥区夏刘寨村
⑦ 乡村文艺演出。
——摄于埇桥区夏刘寨村
⑧ 平原林网,农民的绿色银行。
——摄于埇桥区栏杆镇
⑨ 今日乡村路。
——摄于埇桥区灰古镇
⑩ 美好乡村 金色的田野。
——摄于埇桥区夹沟镇
新闻推荐
市政府出台“3111”工程实施意见5个县区4个园区3年分别打造1个首位产业
本报讯 日前,市政府出台“3111”工程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升宿州市工业化水平。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通过三年时间,各县区、各园区打造1...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