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砀山新闻 > 正文

幸福“梨乡”的“乡村视野”——2013年砀山县美好乡村建设回眸

来源:拂晓报 2014-04-14 22:11   https://www.yybnet.net/

砀山县县委书记朱学亮调研美好乡村建设情况。砀山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广敏,县委副书记陶广宏检查美好乡村建设工程。薛楼园区薛楼新村村民新居关帝庙镇闫庄中心村酵母工程曹庄镇回民许庄村民族风格建筑李庄镇朱店村现代化小洋楼葛集镇白腊园村农民公园良梨镇杨集村如画的新村风貌

2013年以来,按照省、市美好乡村建设有关部署,砀山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和“农民自建联建、整合项目资金、政府奖补资金”三点结合的投入机制,突出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个重点,围绕“生态优化、环境整治、土地整治、产业升级、管理创新”五大工程,迅速有力推进建设美好乡村,以期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环境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建设目标,打造具有梨乡特色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

大力兴业富民 争创全省先进

2014年,砀山县着重做好规划工程,描绘好建设蓝图。坚持做到“未规划、莫动工,先规划、后动工”。规划要切合实际,充分考虑示范村的历史文化、地形特点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突出风格,抓住特色,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以“三线三边”环境整治为契机,多措并举,锲而不舍抓环境整治工作。注重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品质,充分描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建设生态家园。紧扣产业发展,兴业富民,把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就业增收和村庄整治与建设美好乡村有机结合起来,把农业内部挖潜和拓展外部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多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村美人富”的良好局面。紧抓工程质量,采取多种措施严防“豆腐渣工程”,每个村都选派群众代表会同质监专业人员参与工程质量全程监控。

全县上下按照“顺民意、有规划、保基本、育产业、夯基础、再提升”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分类指导、民主决策”的建设路径,实行“县主导、部门参与、镇村实施”的工作机制,以“五项工程”(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产业富民、土地整治、社会管理)为载体,广泛宣传发动,盘活土地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工作责任,严格督查考评,突出重点、多措并举,扎实有序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努力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促进城乡均衡发展,争取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在全市位居先进行列。

科学规划布局  打造特色示范村

砀山县认真传达学习省市美好乡村建设会议和文件精神,先后召开两次常委会研究美好乡村建设有关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健全一室加七组的工作机构,保证工作有序开展。抽调精干力量起草《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意见》、《砀山县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3——2020年)》。召开了全县美好乡村建设动员大会,作具体动员部署。组织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到淮北烈山、亳州谯城、河南永城等地学习考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干群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认识,营造了美好乡村建设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

按照省市中心村科学选点布局要求,砀山县坚持规划引领,按照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的原则,高薪聘请安徽新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对全县15个试点中心村做了规划修编工作,其中,后岳庄中心村、白腊园中心村规划被省住建厅评为优秀规划。全县中心村布点规划也已按照要求完成,顺利通过专家组评审。形成了南北部以交通干道沿线村为主、中东部以旅游核心区景点村为主、西部以特色产业村为主的三大示范布局。

破解资金瓶颈  确保工程质量

在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砀山县积极开展土地增减挂钩试验,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各中心村采用统建、联建、自建、援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盘活闲置资金,吸收社会资本。积极探索土地增减和资金赔付挂钩模式,如曹庄镇中许村有852户群众,居住占地面积却达1212.67亩,造成极大的土地浪费。规划建设后全村还可以复垦出600多亩土地,拆迁户均赔偿4.99万元。 

在专项资金使用上,砀山县出台了《砀山县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砀山县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实施细则(暂行)》。所有的建设项目必须经公开招标,中标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报账必须经镇财政所、镇政府、县美好办、县财政局共同把关后,才能按照施工合同支付专项资金。在工程建设方面,严格执行规划,严把质量关。施工前,必须做地勘,审图,放线,发放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监理、质检人员全部到位后,才能施工。

培育特色产业  增强发展后劲

砀山县建立完善整合项目资金、督查调度、驻点帮扶等机制,有力快速推进6个重点示范村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对涉农资金应整尽整,集中财力办大事,打造融资平台,成立了砀山县梨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明确相关单位职责分工,规范项目建设内容,细化量化建设任务和建设时序。采取“硬抽人、抽硬人”的措施,从县直部门选派了18位想干事、能干事的部门骨干力量组成工作组驻村包扶,得到镇村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聘请专家为6个重点示范村制定了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协调县内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6个重点示范村共同组建了产业联合体,形成了农户、专业合作社、企业紧密的利益链,有力推动了重点示范村产业发展。采用“分利不分地”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走土地集约化经营之路,村民是股东,可以参与分红,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全力打造生态旅游业,发展乡村游和生态游,实现产业多元化,农民收入多样化。各示范村特色产业培育亮点纷呈,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文明创建声色并茂,美好家园雏形初现。

尊重群众意愿  引导群众参与

砀山县始终坚持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积极主动回应群众呼声,凝聚群众智慧,尊重群众意愿,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朱店中心村领群众走出去“看”,解放群众思想,赢得群众支持和理解;请群众融进来“听”,讨论美好乡村建设问题从不回避群众,主动请群众发表意见,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群众动起来“议”,把话语权交给群众,群众要办什么,镇、村就干什么。

通过以上措施,变群众“让我干” 为“我要干”,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房型设计、建设,公共服务建设设计、质量监督,工作得以顺利推进。中许中心村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尊重民俗习惯、注重回汉和谐,从拆迁补偿标准到房屋户型设计、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都有村民参与,做到群众的事群众办,干部的工作群众看,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比如,何教训、刘小存夫妇刚生小孩,按照民族风俗无法在其他人家居住,村里便在县城旅馆为其包了一个房间,供其在过渡期居住,工作做到这个份上,群众自然满意。

文/本报记者  余明明  图/崔猛 武正润 董虎

新闻推荐

作为惠及全市中小学生的民生工程宿州市正逐步提高义务

作为惠及全市中小学生的民生工程,宿州市正逐步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保障城乡适龄学子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幸福“梨乡”的“乡村视野”——2013年砀山县美好乡村建设回眸)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