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砀山县把产业富民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规划,充分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经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品牌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美好乡村建设提供发展后劲。
该县注重产业培育,聘请知名专家为6个重点示范村制定了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协调县内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6个重点示范村共同组建产业联合体,形成农户、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利益连接链,有力推动了重点示范村的产业发展。中许村以现有的兴达皮革等龙头企业和专业养殖合作社为依托,发展养殖及肉、皮、毛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复耕出的土地,采用“分利不分地”的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走土地集约化经营之路。白腊园村在30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中,建设道路3.8公里、桥涵70座、护沟砌坡3500米,新打灌溉机井40眼,及时配套灌溉设备,可灌溉面积达5000余亩,形成以大棚油桃、银杏树种植为主导产业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成立银杏树销售合作社,栽培银杏2000余亩,年销售额达8亿元,油桃销售产值达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杨集村以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新品种梨的推广种植和砀山酥梨的提质增产,去年新增灌溉机井70眼,建设标准农田600亩;全力打造生态旅游业,以文家河、梨花观赏路线和“鳌头观海”景区为依托,发展乡村游和生态游,实现产业多元化,农民收入多样化。薛楼村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促使农业规模化经营,成立了神农、森源、德忠等11家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成2000亩速生丰产林基地,营造了平原林海的生态效应,为园区板材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来源。县美好办投入专项资金,为闫庄村建设高标准草莓大棚10座,引领建立优质草莓生产基地,助推该村产业发展。
目前,各村特色产业培育亮点纷呈,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文明创建声色并茂,美好家园雏形初现。该县6个重点示范村共投入专项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和吸引社会资金23860.47万元,新建住房1637套,改造房屋328户,“11+5”项目建设基本完成,水、路、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配套,新修村内道路10.9公里,整治坑塘1.1万平方米,完成绿化面积2.3万平方米,外粉墙壁1.7万平方米,铺设下水道6.8千米,安装路灯385盏。
(李艳龙)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连日来,砀山县官庄坝镇在总结往年秸秆禁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突出三个“早”字,强化宣传攻势,完善各项措施,确保打赢2014年秸秆禁烧攻坚战。 &n...
砀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砀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