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砀山县结合农业发展需求,积极强化对农民的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和产业引领,培养造就了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较好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截至目前,全县已认定新型职业农民480人,农村实用人才363人。按照发展计划,该县今年将围绕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种养专业大户等,再培育职业农民440人。
构建学习培育体系。依托农广校、农技站、农科院等开展培训。遴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作为教学实训基地。同时,逐步建立由农业、教育、科研等行业人员组成的专职师资队伍,促进师生“一对一”教学指导和跟踪服务。
实施分类教学指导。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有志青年等列为培训对象。按照生产经营型分产业、专业技能型分工种、社会服务型分岗位,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采取理论教学、现场示范、考察交流等方式,提高教育培训效率,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证书。
建立认定管理制度。根据不同产业,分别制订认定管理办法,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认定管理,认定名单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经常性教育培训、规模效益和社会责任履行等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制度,对新型职业农民实行考核评价、动态管理,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取消其新型职业农民资格。
制定培育扶持政策。从金融信贷、涉农保险、财税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扶持优惠政策,推动资源要素向新型职业农民集聚。发挥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优势,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服务指导,要求每名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有1名农技员跟踪联系,服务期至少要达到3年,其服务成效纳入农技员考核范围,确保职业农民达到“学有所用、用而产效”的新常态。 (陈培建)
新闻推荐
砀山县人民法院立足审执工作,推出多项便民举措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一是注重以多元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力促审判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二是开展巡...
砀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砀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