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似梨花,冰清玉洁;清正廉洁,公仆形象……”一首悠扬悦耳的廉政歌曲《梨花似我心》,唱遍砀山城乡。循着歌声、徜徉花海,一股沁人芬芳扑面而来。砀山,素以盛产酥梨而驰名中外,被誉为“中国梨都”、“酥梨之乡”。在这里,梨花不仅是砀山的亮丽名片,更代表着党员干部的本真品质。
曾经,这里“人情味重、原则性差些”的政治生态,是制约砀山发展的一大障碍。“不抓干部队伍建设,不正本清源,何以凝聚力量、引领发展?”朱学亮痛下决心,要全力做好“破”、“立”两篇文章,破痼疾转作风,立规矩强纪律、抓党风带民风。几年来,他敢于动真碰硬,狠抓作风整治,提振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精气神。
一
和往常一样,一大清早,朱学亮和县领导班子的“早餐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着。由于县领导班子成员大都不是砀山本地人,集中吃住在一地,这难得的“早餐会”,便成了他安排一天工作的重要载体。除了谈具体工作,党风廉政也常挂嘴边。“平时这种和风细雨似的提醒,更能让大家入耳入心。”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王洪生说。
党委书记要抓班子、带队伍,朱学亮说:“常提醒、严管理是对干部的厚爱和保护。”他把“从严”作为为政清廉之规,主持制定“十二条禁令”,其中包括“严禁到领导干部宿舍和家庭住所汇报或请示工作”。“干部相处要亲而不密”,“少喝酒、多读书;少打牌、多锻炼”,朱学亮在会上常常这样劝导干部,并渐渐为党员干部接受和认同。
“把规矩立起来,用制度管起来”。前几年,砀山被列为中央党的地方组织党务公开工作联系点。抓住这一契机,朱学亮全面推进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在阳光下晒权。厘清了县委职责职权,主动排查县委书记岗位风险点10项,制定防控措施14条;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坚持做到重大事项充分讨论、集体决策、及时公开。
虬枝劲骨存正气,冰清玉洁润清廉。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中,朱学亮将有形“梨花”升华为无形“廉花”,着力打造“梨花品质”,助推廉政文化深入人心。此外,他大胆创新,在全省率先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建立纪检监察综合组工作运行机制、建立条块结合的“5+4”督查模式、建立“廉洁砀山”微信公众平台、试行县级党风廉政巡查制度、设立“581廉政账户”等。通过立规矩、强纪律,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几年来,在他的执着坚持和推动下,县委向痼疾顽症逐一开刀、刮骨疗毒。重拳查处高考舞弊,仅科级干部就有7名被撤职或开除公职;整治个人档案信息造假,8名干部被取消考察资格;清理干部借欠公款,收回拖欠资金2000余万元;严查干部违法参与超载车辆运营,处理党员干部19人……一系列“组合拳”打出,党风政风为之一新。
二
县委书记不仅仅是班长,更是一面旗帜。朱学亮告诫自己:“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做任何事情,要求同志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同志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六年来,他始终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有关规定,秉公用权,廉洁自律。他不许任何亲属到砀山从事经营活动,他的亲戚没有一个在砀山搞工程、做项目的,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文史工作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砀山县政协坚持创新精神,狠抓“四个坚持”,大力推进文史工作,为助推全...
砀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砀山县这个家。